照料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者之家正在建设中
日前,中山区葵英街道购买了10台电动车,为辖区内有送餐需求的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尽管社区小食堂为老人提供免费餐,但对年龄大的老人来说,前来就餐也有一定困难,“爱心助餐志愿服务车队”就这样成立了,现已形成了近200人的志愿队伍。
全方位让老人享受养老的便捷,这在该街道已经成为常态。而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长者之家也正在建设中,即将投入使用。
老人养老,无外乎就是不用为了吃饭发愁、即使疾病渐多也不必谈之色变、不出社区就能写写画画,唱唱跳跳……这样的幸福憧憬,老人在中山区葵英街道都实现了。
中山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无盲区
未来,中山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基本项目主要包括七个项目。首先是就餐服务,在社区内建立相应规模的小食堂,为老年人制订一日三餐食谱并公示,60岁以上的三无、低保、半失能的失独老人、90岁以上老人和社区老义务干部三餐免费;80-89岁老人三餐五折收费;70-79岁老人三餐八折收费。
其次,签约医生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医疗、养老机构的医护资源,为60岁以上的三无、低保、半失能的失独老人和70岁以上老人家庭签约保健医生,为老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依据档案数据为慢性病老人提供健康状态提示,为老人开药、检查、住院等提供指导,定期开展上门巡诊、输液等家庭病床服务。
三是信息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视频通话或一键呼等设施。
四是日间照料,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及其他有照料需求的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等日间服务。
五是文化娱乐,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举办知识性活动,开展课堂和在线教育等。
六是康体锻炼,街道和社区充分整合和利用健身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康体锻炼提供必要场所。
七是家政服务,街道和社区通过建立家政服务站或跟家政公司签约等形式,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基本家政服务。
50个示范中心将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
2017年大连市各区市县投入5000多万元,在51个城市社区推广复制大连市中山区葵英街道林海社区探索创造的居家养老“林海模式”,重点解决城市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就餐等问题。
大连市前不久下发《2018年大连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启动50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建设,重点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康复、洗浴等居家养老难题。
该指导标准明确,示范中心原则上选在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口多的社区,建在方便老年人出行和生活的地段,方便利用周边的生活、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出入口,并采用缓步台阶,设有轮椅坡道。示范中心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以上,包括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助浴功能区、康复功能区和多功能服务区四个分区,主要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长期照护、助浴以及老年人就餐、娱乐、阅览、培训、活动等服务。
据大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硬件上的规定,示范中心推行嵌入式养老模式,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嵌入式”养老模式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既可以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以提供入户养老服务。
为鼓励社会力量实施运营,大连市财政对示范中心建设给予一次性“以奖代补”资金补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至500(含)平方米给予补助资金20万元,500平方米至800(含)平方米给予补助资金30万元,800平方米以上给予补助资金40万元。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示范中心内设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等。50个示范中心将于11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辛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