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对象为居住在哈尔滨市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调查样本总数2024个(个人样本1940个,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样本84个)。调查内容涉及老年人基本状况、家庭状况、健康医疗状况、照料护理服务状况、经济状况、宜居环境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维权状况等10大项。
截止到2016年底,哈尔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为192.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0%。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2万人,占总人口的25%。
调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市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120.8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数的62.2%;70-79岁中龄老年人口48.4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25.5%;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23.2万人,占老年人口数12.3%。受访老年人中,单独或者与配偶居住的占65.5%,空巢率已占6成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占16.3%。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女性老年人口多于男性老年人口。调查的1940位老年人中,女性1015人,占52.3%,男性925人,占47.7%。
2、低龄老年人占比过半,高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调查的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60-69岁)1186人,占61.1%,中龄老年人(70-79岁)503人,占25.9%,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251人,占13%。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60%以上,高龄老人增长较快,占老年人口比例由五年前的8%提高到现在的13%。
2、低龄老年人占比过半,高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调查的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60-69岁)1186人,占61.1%,中龄老年人(70-79岁)503人,占25.9%,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251人,占13%。低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60%以上,高龄老人增长较快,占老年人口比例由五年前的8%提高到现在的13%。
(二)家庭状况
1.空巢老人比较普遍,纯老户家庭逐渐显现。调查显示,受访的1940位老年人中,单独居住的291人,占15%;与配偶同住的979人,占50.5%;与子女同住的631人,占32.5%;老人与自己的父母、岳父母同住的20人,占1%,与保姆和其他人员同住的有19人,占1%;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达到65.5%,空巢化现象比较普遍,由老年子女同住照顾老年父母的纯老户家庭开始显现。同时,农村“空巢率”尤为严重,“养儿防老”式的乡村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
2.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精神关怀与慰藉。从受访老年人今年来家中发生重大事件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子女失业的占34.5%,亲人大病的占31%,亲人去世的占17.2%。
(三)健康医疗状况
老年人基本身体机能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障碍。慢性疾病及地方类疾病患病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占45%,居首位;高血压病占35%;骨关节病26%;白内障、青光眼病占15%;胃病、肺病、糖尿病等占9%左右。
(四)照料护理服务状况
1.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超过16%。在对受访老年人吃饭、穿衣、上厕所、上下床、在室内走动、洗澡等6项国际通用指标判断失能、半失能老人标准情况来看:其中1-4项做不到的轻度、半失能老年人221人,占11.4%;5-6项做不到的失能老人95人,占4.9%。失能、半失能老人合计占16.3%。
2、对居家养老模式普遍认可。受访老年人对接受照料护理服务的场所选择方面,选择在家里的有1640人,占84.5%;选择白天在社区、晚上回家的有12人,占0.6%;选择在养老机构的有80人,占4.1%;视情况而定的有208人,占10.8%。
3、对社区老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从受访老年人需要的社区老龄服务项目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的占23.9%,上门做家务占7%,康复护理的占6.7%,心理咨询、聊天解闷的占5.8%,健康卫生服务的占3.8%。
3、对社区老龄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从受访老年人需要的社区老龄服务项目来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的占23.9%,上门做家务占7%,康复护理的占6.7%,心理咨询、聊天解闷的占5.8%,健康卫生服务的占3.8%。
2.老年群体中困难老人相对较多。受访老年人中,养老存款意识淡薄,有1408位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存款,占72.6%,有532位老年人有养老金存款,占27.4%。
(六)社会参与状况
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余热的意识较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