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炎夏大暑话养生:清凉度夏,守护健康

来源:启航慧养 综合整理 
日期:2025-07-22
作者/编辑:启航慧养 综合整理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7月22日前后到来,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炎热和潮湿的时期。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7月22日前后到来,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炎热和潮湿的时期。此时,阳气达到鼎盛,人体容易受到“暑邪”和“湿邪”的双重侵袭。因此,大暑时节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以下为您奉上一份详尽的大暑养生指南,涵盖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助您安然度夏。


一、节气特点与三候特征

大暑节气特点

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是全年最炎热的时段。此时,人体容易出现中暑、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养生需特别注意清热解暑、健脾祛湿。


三候特征


1.一候腐草为萤:腐草化为萤火虫,点缀夏夜。

2.二候土润溽暑:土壤湿润,暑气蒸腾。

3.三候大雨时行:常有雷雨天气,湿气加重。

二、饮食养生:清热解暑,健脾祛湿

清热解暑


绿豆汤:每日一碗,可加入百合或莲子,清热解毒,养心安神。

苦瓜:凉拌或清炒,具有降火功效,是夏季理想的降火食材。

冬瓜:推荐冬瓜薏米老鸭汤,消暑利尿,健脾祛湿。

补水有讲究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预防脱水。

推荐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煮水饮用,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避免大量冰镇饮料:防止寒气伤胃。

时令水果


西瓜:午后人食用,清热解暑,利尿消肿。

杨梅:开胃生津,助消化。

荔枝:每日不超过10颗,健脾益气,但不宜过量。

三、起居调养:顺应天时,规律作息

睡眠调整


晚睡早起:建议晚上22:30入睡,早上6:00起床。

午休30分钟:午间11点至13点之间小憩,有助于恢复精力。

避免直接对空调入睡:防止受凉感冒。

全天候养生时刻表


晨练黄金时段(5-7点):此时阳气初升,适合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散步放松时段(19-21点):晚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缓解一天的压力。

四、运动建议:适度锻炼,动静结合

运动时间


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免高温时段,防止中暑。

推荐运动:

游泳:清凉解暑,增强心肺功能。

经络养生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太极拳、八段锦:舒筋活络,调节身心。

运动后护理


及时补充电解质:运动后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五、疾病预防:防暑降温,护好肠胃

防暑降温


外出戴遮阳帽:防晒防中暑。

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以备不时之需。

出现头晕恶心立即阴凉处休息:避免中暑加重。

民间习俗


福建“吃荔枝”补阳气:适量食用荔枝,健脾益气。

广东“吃仙草”消暑热:仙草冻清热解暑。

江浙“晒伏姜”驱寒气:姜茶暖胃驱寒。

肠胃保护


食物现做现吃:避免食用变质食物。

隔夜菜务必加热:防止细菌滋生。

常备黄连素等肠胃药:应对肠胃不适。

六、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体温调节机制

人体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来调节体温,但过度出汗会导致电解质失衡,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心血管系统负担

高温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七、精神调养:宁心安神,平和心态

保持心境平和


避免情绪激动:防止心火上炎。

练习冥想、书法等静心活动:有助于舒缓情绪,调节身心。

养生小贴士

大暑时节,可多用荷叶、竹叶、薄荷等煮水代茶饮,既解暑又养生。例如,荷叶茶升发清阳,竹叶茶清热除烦,薄荷茶清凉解表。


大暑时节,虽然酷热难耐,但只要我们顺应天时,从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调养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利于抵御暑邪和湿邪的侵袭,安然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愿大家在大暑时节,保持健康,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 素材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