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光明媚,正是享受户外活动的好时节。许多人选择晒太阳,不仅能提升心情,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达到“补钙”的效果。然而,晒太阳也有讲究,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选对时间:科学晒太阳
要找到晒太阳恰当的时间,可以通过观察影子长度来判断:
影子长度是身高的2倍及以上:此时紫外线指数最安全,无需特别防护。
影子长度在1~2倍身高之间:晒太阳时长应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影子短于身高:紫外线可能在30分钟内对皮肤造成伤害,需缩短晒太阳时间。
影子长度不到身高的一半:紫外线在15分钟内就可伤及皮肤,应尽量避免此时晒太阳。
一般来说,建议每次晒太阳10~20分钟。晒太阳的时长会因海拔、地区、季节、人种、个体差异和身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绝大多数人每天在阳光下晒10~20分钟即可满足身体所需。
肤色深的人:晒太阳时间应多于肤色浅的人。
儿童:晒太阳时间应比成人短。
老人:晒太阳时间可以稍长一些。
2. 尽量到户外晒:享受阳光与活动的双重益处
晒太阳带来的健康益处是一种综合效果,即接受阳光照射和外出活动的叠加。户外活动不仅能让你直接接触阳光,还能改善情绪,缓解压力。
如果你不得不待在室内晒太阳,应打开窗户,让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以获得好的效果。
3. 裸露皮肤直接晒:选择合适的部位
一般来说,躯干部皮肤对日晒的敏感性高于四肢,上肢皮肤的敏感性高于下肢,肢体内侧皮肤的敏感性高于外侧,而头、面、颈部及手、足部对紫外线最不敏感。春季气温适宜时,可以选择裸露前臂、双手、小腿等部位进行适度日晒。
掌握以上晒太阳的技巧,你就能在享受春日阳光的同时,确保身体健康。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室内晒太阳,记得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时间和方式,让阳光成为你健康的伙伴。享受阳光,拥抱健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