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难免会遇到头疼脑热等小病小痛。此时,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等具有解热、镇痛功能的药物便成了常用选择。尤其是布洛芬,几乎已成为许多人心目中解热、镇痛的“万能药”。无论是感冒、头痛还是牙疼,吃一片布洛芬,似乎就能解决问题。
然而,老年人由于体内代谢速度较慢,通常需要将布洛芬的服用剂量减半。如果超量服用,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此外,布洛芬还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等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痛、便血等症状。如果在饭后服用布洛芬,可以较好降低这种风险。对于本身就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患者,更需要格外注意。
在使用布洛芬时,尤其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布洛芬有多种剂型和规格,包括混悬剂、颗粒剂、片剂、缓释胶囊等。服用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每次的用量、服药间隔时间(尤其是缓释片或缓释胶囊,需要较长的间隔时间)等。
因此,家中常备布洛芬(包括同类解热镇痛药)的老人及其家属需要牢记以下两点:
1.年龄增长,剂量应适当减少:老年人代谢慢,剂量需减半。
2.饭后服药,警惕胃肠不适:饭后服用可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风险。
布洛芬虽然是家庭常备的解热镇痛药,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使用时需格外谨慎。通过合理调整剂量和注意服药时间,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危害,以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