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小心!这6个“养生建议”可能适得其反

来源:启航慧养 综合整理
日期:2025-01-22
作者/编辑:启航慧养 综合整理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养生建议。然而,有些看似有益的方法实际上可能并不科学,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生建议”,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养生建议。然而,有些看似有益的方法实际上可能并不科学,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生建议”,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 起床先喝杯蜂蜜水,能润肠通便?

真相: 蜂蜜水并不能真正润肠通便。蜂蜜中70%以上的成分是糖,早晨起床后直接喝蜂蜜水,容易导致血糖浓度迅速上升。


原因: 蜂蜜所谓的“润肠通便”效果主要针对果糖不耐受的人群。这类人群摄入果糖后,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排便或排便次数增多。但这并非真正的润肠通便,长期如此反而对健康不利。


建议: 早晨第一杯水最好选择白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水温控制在20~40℃,饮水量不超过100ml。


2. “粗粮”食品健康又营养?

真相: 许多标榜“粗粮”的食品并不如想象中健康。这些食品的主要原料通常是精制小麦粉,并且会加入大量糖分和油脂,多吃不仅会升高血糖,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建议: 选择真正的粗粮食品,关键看三点:


1.配料表排名第一的是全麦、燕麦等全谷物;

2.尽量少添加或不添加糖和油;

3.没有经过过度加工,如磨成粉等。

3. 吃护肝片能“护肝”?

真相: 对于没有肝脏疾病的正常人来说,长期服用护肝片或保肝类药物反而会增加肝脏负担。


原因: “是药三分毒”,正常人没有必要依赖药物护肝。


建议: 护肝养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为重要。对于有轻微肝损伤的人群,肝细胞有自我修复能力,不一定需要药物。对于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 “清淡饮食”就是不吃肉?

真相: “清淡饮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吃肉。“清”主要指少油,“淡”主要指少盐。


原因: 长期吃素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出现面色苍白、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缺乏营养甚至会造成结石、骨质疏松等疾病。此外,长期吃素还可能导致脂肪肝。


建议: “清淡饮食”应建立在食物种类丰富、营养摄入均衡的基础上,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避免辛辣、酸的食物,减少调料的使用,烹饪方式建议选择蒸、炖、煮、汆。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如鱼、虾、豆制品。


5. 按摩颈部可以缓解不适?

真相: 按摩不当可能会损害颈椎的重要血管,甚至引起血管壁破损,导致血液在局部形成肿块,出现疼痛或压迫症状。如果存在血栓,不小心揉掉跑到肺里,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原因: 椎动脉、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等重要血管在按摩时容易受到损伤。此外,颈动脉窦受到刺激可能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骤停。


建议: 如果感到肌肉、关节等不适,最好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推拿,或去康复科检查,确认造成不适的原因。前往按摩场所时,一定要确认其是否有相关资质,按摩师是否有相关证件。


6. 吃感冒药可以预防感冒?

真相: 吃感冒药不能预防感冒。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感冒主要还是靠自身免疫恢复。


原因:如果没有感冒而吃感冒药,可能会对身体不利,如损伤肝功能。


建议:想要预防感冒,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保证睡眠、饮食均衡等。此外,可以注射疫苗预防流感,但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对普通感冒没有预防效果。



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盲目跟从一些不科学的养生建议。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与平衡。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 素材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