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健康问题高发的时段。以下是七件在三九期间容易被忽视但却对身体危害很大的事情:
1. 洗澡水温度过高
在寒冷的三九天,很多人喜欢用非常热的水洗澡。然而,过热的水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向皮肤表层,从而造成心脏缺血缺氧。如果此时室内外温差大,血管又会迅速收缩,冷热交替容易引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起床过猛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清晨时分心血管系统最为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都发生在这一时段。醒来后立即起身,血压会迅速上升,容易引发意外。因此,建议醒来后先在床上躺几分钟,再缓慢起身。
3. 用围巾捂口鼻
很多人习惯用围巾捂口鼻,但围巾通常不常清洗,容易吸附大量灰尘和细菌,且纤维容易脱落。这样做可能会诱发呼吸道疾病。此外,围巾不宜过长,以免骑车时发生绞缠导致窒息。
4. 清晨锻炼
冬季清晨寒冷,心脑血管会受到明显刺激,且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堆积严重,并不适宜锻炼。建议选择在下午三四点进行锻炼,以慢跑或快走为宜。运动前至少热身20分钟,避免大汗淋漓。
5. 整晚使用电热毯
不少人喜欢整晚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取暖,但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烫伤了而不自知。电热毯最好在睡前开启,睡觉时一定要关掉。长时间使用电热毯还容易导致血液粘稠。
6. 不注意开窗通风
冬季门窗紧闭,容易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使人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被称为“暖气综合征”。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以每天早、中、晚三次各通风20分钟为宜。
7. 不及时补水
越冷越要多喝水。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会偏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三九时节,气温骤降,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通过避免上述七件对身体有害的事情,可以帮助降低健康风险,平安度过寒冬。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冬季保持健康,享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