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也有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老年朋友有时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甚至与儿孙辈们斤斤计较,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就像人们常说的“老小孩、小小孩”。其实,这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曾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老年人处于最后一个阶段——“完满与绝望的矛盾时期”。此时,老年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完满的,但又无法避免衰老带来的绝望感,在这种矛盾的心理支配下,就有可能导致老年人有不服老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诸如:
吃喝不服老。有的老年人已经七八十岁了,总感觉自己牙口好,生、冷、辛、辣概不忌口,像年轻人一样吃冰激淋,喝冰镇冷饮,大鱼大肉不断嘴,抽烟喝酒的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穿戴不服老。有些老年人追求老来俏,大冷天里,也像年轻人一样宁要风度不要温度,只求穿衣好看,不顾衣服保暖不保暖。
锻炼不服老。有不少老年人常自夸腿脚利索,肌肉结实,血压不高,心跳有力,于是和年轻人比着爬高山、跑快步,对自己能够坚持剧烈运动引以为豪。
干活不服老。有的老年人在家做家务,不能量力而行,路都走不稳了还什么都想干,重活儿累活儿有时偷着干,生怕被阻拦,一心想着给儿女减轻负担。
操心不服老。有的老年人年事已高,但对儿女的事总是有操不完的心,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管,整天唠唠叨叨没个完,让儿女感到很心烦。
应酬不服老。老年朋友在一起聚会,有的感觉回到了年轻时代,兴奋不已,不仅讲话停不下来,而且喝酒推杯换盏,来者不拒,已有醉意仍在逞能,夜半更深仍不肯散去。
出游不服老。有的老年人年轻时没有好好享受,现在有条件了总想着补回来,全然不顾年事已高或身体状况百出,没有到过的地方都想去看看,常年奔波在路上,弄得身心很疲惫。
老年人“不服老”的现象比较普遍,鲜活的事例不胜枚举。从医学角度讲,在身体机能方面“不服老”是不可取的。在吃喝上“不服老”,轻则伤及脾胃,重则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在锻炼上“不服老”,轻则腰肌劳损,重则骨折;在干活、穿戴、操心、聚会等方面“不服老”,身体经常处在疲劳状态,会加速人体衰老,患上这样那样的疾病。由此可见,老年人在身体机能方面该服老的要服老,不能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要顺应人体自然老化,结合自身情况搞好养生。
老年人心态年轻快乐有利于健康长寿,已被科研机构反复证明。因此,老年人在心理上应该“不服老”。保持一种永远年轻的心态,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爱好广泛,兴趣盎然;不急不躁,神情愉悦;保健养生,身体健康。建议老年人把“保持年轻快乐心态,让身体健健康康”作为生活中的一种追求,不仅使自己过得好,也有利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被千古传诵的佳句。老年人在心态上可以此来激励自己。但同时,也要用曹操在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来提醒自己。既做快乐的老人,更要做健康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