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眠的困扰,中医提供了一个辅助调理的小妙招——睡觉时让脚部暴露在外。这一建议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中医智慧呢?
失眠时,为何建议脚部外露?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世彪指出,脚部外露的睡姿可通过三大机制促进睡眠。
1.散热降温,助力深眠:当我们沉入梦乡,体温会自然下降。若体感过热,睡眠便难安稳。脚部外露有助于身体散热,从而提升睡眠质量。
2.解放双脚,促进血液循环:脚部外露还能减轻束缚感,使血液循环更加顺畅,进一步促进睡眠。
3.调节阴阳,平衡气血:中医视脚为“第二心脏”,脚部经络、穴位与体内各脏腑紧密相连。脚部外露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从而助力安眠。
从中医的角度看,失眠原因多样,如肝郁化火、阴虚火旺、痰热内扰、心脾两虚等,其中多与内热、内火有关。
王世彪提醒,一个人是否适合露脚睡,取决于体内“热”的运行状态。
内火旺盛者,夜晚常辗转难眠、易醒、口干舌燥、烦躁易怒。脚部外露有助散热,使身心更为舒适。
相反,体质虚弱者、宫寒女性及风湿寒性关节病患者,则应以保暖脚部为宜。
当然,这一建议也需考虑季节因素。在寒冬时节,即使失眠,也不建议让脚部长时间暴露在外。
4件小事对睡眠影响最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与失眠无关,甚至与睡眠毫无联系,但它们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你的睡眠。
1.早早上床躺着
早早上床躺着准备入睡,看似有助于睡眠,但真相却并非如此。这种做法反而容易引发睡眠焦虑,不利于入睡。北京回龙观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陈红梅指出,越是容易失眠、有睡眠障碍的人,越要严格控制躺在床上的时间。如果躺了30分钟还是睡不着,可以起来做一些放松的事情,等困了再躺回床上。
2.情绪焦虑
几乎每个人都曾偶尔体验过失眠,这通常与急性的心理或生理压力息息相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经过自我调整,失眠状况能迅速得到改善。然而,在少数情况下,失眠可能演变为慢性问题,迁延不愈。
其背后的常见因素包括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遗传因素,以及服用某些特殊药物等。面对这种情况,积极调整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
必要时,应寻求身心医学科或精神心理科的专业帮助,以减少与失眠相关的焦虑性和灾难性想法。例如,有些人在失眠后会感到心悸,进而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心脏病,这无疑会加剧情绪的焦虑和紧绷。
3.睡前玩手机
医学研究发现,视网膜的内生感光视神经细胞只需受到蓝光8分钟的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长时间在睡前玩手机,还会减少褪黑素的生成,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将手机带入卧室。如果确实需要在睡前使用,最好将使用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摄入能量饮料等
挪威奥斯陆大学与卑尔根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频繁饮用能量饮料与年轻人的睡眠质量和失眠问题存在显著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常见食物中也隐藏着咖啡因,如抹茶、奶茶、能量饮料(如红牛)、黑巧克力、可可或咖啡味的糕点等。因此,在追求良好睡眠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加警惕这些“隐藏”的咖啡因来源。
如何改善失眠,掌握秒睡技巧?
对许多人而言,享受一个好梦似乎成了一种奢望。为了改善失眠状况,专家们提供了以下建议:
1.培养睡眠节律
每日坚持同样的上、下床时间,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自己的生物钟。无论睡眠好坏,都要坚持这一习惯。对于失眠者而言,推荐23点左右上床,早上6点左右下床。待失眠状况改善两周后,再逐渐延长卧床时间。一般每周可延长15分钟,直至达到理想的睡眠时长。
2.睡眠限制疗法
陈红梅介绍了一种名为“睡眠限制疗法”的方法。该疗法通过缩短卧床中的清醒时间,并清除床上一切非睡眠行为,来建立“床-睡眠”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加入睡的驱动力并提高睡眠效率。
具体做法包括:在无法入睡时起身进行一些活动直到真正感到困倦;在缺觉时减少早上的补眠时间,并在周末避免过度赖床,以保持上床和起床时间的相对固定;避免在床上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让床成为一个“仅仅用来睡觉”的地方。
3.睡眠松弛疗法
睡前的躯体或心理紧张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为了放松身心,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放松方法,如腹式呼吸。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感受腹式呼吸时肚子的起伏。这有助于排除其他思维干扰,让活跃的神经放松下来,从而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4.尝试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失眠多因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等引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疏肝解郁、滋阴降火、补益气血等方法来改善失眠状况。
例如,酸枣仁汤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改善失眠的方剂。它能够养血以安神、清热以除烦。在中医的指导下,我们还可以通过内服中药、艾灸等方法来改善失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