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经常听到有人说:“大夫,我头晕……” 对于“头晕”这一泛称,实际上可以分为头晕、头昏、眩晕3种,由于受损的身体部位和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原则亦各异。
头晕是一种自身不稳的非旋转性晕,有时在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加重,有时在用眼时加重,被大多数患者形容为“站不稳”“头重脚轻”“走路脚踩不实”。
头昏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与自身头颈及躯干的活动无关。患者常诉“脑子不清楚”“头昏昏沉沉”“头懵”。
眩晕则主要表现为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型幻觉,常表现为“犯起病来天旋地转”“像喝多酒的感觉”。
头晕的原因有哪些?
头晕的病因有很多,较常见的有脑供血不足以及高血压。向脑部供血的血管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等,组成脑部前循环系统;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组成脑部后循环系统。当相应的动脉由于栓塞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出现狭窄或闭塞时,会出现相应症状。
其他原因如先天或后天的血压异常、眼部疾病、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病变、心律失常、冠心病、颈椎病、颅内肿瘤、贫血、低血糖等引起的头晕也很常见,感冒也可能引起头晕。
血管源性头晕
血管源性头晕通常起病急骤,于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达到高峰,常伴有神经系统病症状、体征,可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
TIA是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一过性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般无意识障碍,历时5~20分钟,可反复发作,无后遗症,在计算机体层成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上往往没有显著病变。
脑梗死是更严重的脑缺血事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会有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并且多表现为完全性脑卒中,意识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甚至昏迷。
非血管源性头晕
视力问题、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部肌肉麻痹(常伴有看东西重影的情况)等眼部病变引起的头晕,常伴有视物模糊不清,睁眼、用眼时头晕加重,闭眼后头晕缓解或消失。
深感觉性头晕指的是伴有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的头晕,多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多见于脊髓部位的疾病。
小脑性头晕与深感觉性头晕之间的区别在于伴有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多见于小脑炎和外伤等患者。
在头晕发作时,若睁眼、头动和受到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梅尼埃病。
眼前突然发黑是怎么回事
眼前突然发黑在医学上的术语为黑矇,患者通常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丧失,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称为一过性黑矇。
一过性黑矇的常见病因是栓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眼供血动脉血流暂时减少,包括颈内动脉或眼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病变继发血栓或心脏来源的血栓随血流栓塞到眼供血动脉等。
如何避免眼前发黑
1.体位变化要缓慢
当我们变换体位时,最好以比较缓慢的速度,避免迅速站立,给身体一个反应的时间。
2.平时多运动
平常多动一动,不但能让身体筋骨灵活,也能让血管不致老化,如:游泳、慢跑、体操都是很好的运动。
3.保持乐观情绪
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当中出现的喜事、悲事。遇事要理性的分析,不要冲动。
4.避免疲劳
注意避免劳累和疲劳,每天要保证自己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有午休的时间,也不要经常熬夜,熬夜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