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你明明知道不能做,但还是忍不住,比如:跷二郎腿、熬夜玩手机,以及抠头皮。
抠头皮确实一时间很爽,但要是抠秃了就火葬场。又或者不小心把头皮上的小疙瘩、小颗粒抠破了,那就麻烦了。
头皮上的”小颗粒到底是什么东西 ?
从头皮上抠下来的“小颗粒”,多为黄色或白色的米粒,它们大多来源于油脂的分泌。
我们的头皮可以说是一个“大油田”,密布了400-900个用来滋润头发和保护头皮的皮脂腺。
在油脂分泌量大的情况下,这些分泌物就容易黏合汗液、头皮屑、细菌和灰尘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物。
这种小颗粒,一般可以通过洗头清除,基本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
但是,当小颗粒向大片的小疙瘩、痘痘转变时,就要警惕了。
小颗粒”变“大疙瘩”,或是4种疾病信号
想要头皮健康,要做好这4件事
1、养好头皮,学会洗头是重头戏
其实,洗头不是越频繁越好。
长时间不洗头和洗太多都一样,都容易增加油脂分泌。当头皮上的油脂被清洗干净,皮质得到缺油的信号,于是进一步加大油脂分泌量,使得头发越来越油。
大家要根据不同的发质来洗头。油性发质最好夏季一天一洗,冬天隔天再洗;中性发质隔天或隔两天洗都可以;干性发质可以2-3天洗一次。
其次,要控制好水温。洗头的水温调整在38-40摄氏度为宜,温度太高容易损伤发质,导致出油更甚。
最后,要注意洗头的手法。不要用手指甲用力抓挠头皮,只需要用指腹按揉后清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