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咳嗽、咽痛...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又到了流感高发的季节,而老年人常常也是易感人群!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流感的临床特点为急剧起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易并发细菌性肺炎。
传播途径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病毒感染。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
1、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传播;
2、接触污染的饮食、餐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3、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气溶胶传播,传染性极高。
症状特点
1、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发病率高、传播快、人群普遍易感。
2、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突发高热、全身不适、头咳嗽及咽痛,体温可达39-40℃。
3、发热前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
4、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可出现并发症: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横纹肌溶解和脓毒性休克等。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致病原、传染性不同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以秋冬季节高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易暴发、大流行。
普通感冒: 多由细菌、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传染性较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感染后症状有何区别
流感: 感染后可引起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全身肌肉痛等重症病例,还可发生肺炎、心肌炎等。
普通感冒: 发生在上呼吸道,全身症状少,症状较轻,可自愈。
流感对老年人危害严重
流感会加重潜在的慢性基础病
许多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糖尿病、肝病、肾病或肿瘤等疾病。流感容易诱发和加重这些慢性病症状及病情。
老年人得流感更容易出现重症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是流感的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更容易出现流感重症。
流感重症可能会导致病毒性肺炎、心脏和神经系统损伤、继发细菌性肺炎和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慢阻肺、心肌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如何做好日常科学预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