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睡眠|才是冬补最好的良药

来源:通悟功夫
日期:2023-11-28
作者/编辑:通悟功夫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作为养生的头号原则,指的是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将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作为养生的头号原则,指的是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

冬藏藏什么呢?藏阳气,中医认为自秋季开始,阳气逐渐减少,阴气逐渐增加,在冬季会迎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人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会将阳气储藏在体内,以减少对阳气的消耗,而睡眠和晒太阳就是减少阳气消耗、促进阳气生成与恢复的好办法。

冬季一到,万物开始闭蓄休养,我们在日常起居方面也应顺应冬季养生的“闭藏”之道:多睡觉多休息,少出汗少劳累,养精蓄锐静候明年又一春。



冬季睡觉养生法

   站在中医养生的角度,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身体需要更多的阳气来防止外界的寒邪侵袭,而我们醒着的时候阳气浮于体外,只有睡着了阳气才能进入身体。因此,和其他季节比起来,冬季更需要多休息,才能提升身体抵抗力。

   在这一点上,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高质量的睡眠可以促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比如有助于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增强自愈力、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垃圾毒素排出等,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作用。


冬为阴令,冬主收藏。故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冬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的提高,则会事半功倍。当人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免疫细胞和各种受损细胞(尤其是脑细胞)快速修复,机体可进行营养吸收、能量储存、消除疲劳等生命活动,有益身心;反之,若睡眠太浅,有早醒或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碍,则可诱发或加重原有躯体疾病,无益于健康长寿。


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季建议睡眠时间:晚上9点~11点入睡,早晨7点-8点起床。另外,和日常建议的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相比,冬季最好保持每日8-9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不建议起得太早,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即使有早起习惯的,也最好等到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


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阴阳各半,缺一不可。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冬季养生,从保证睡眠开始,在此为大家推荐“睡卧功”,它的核心在于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它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以炼气与养气结合的身心的修炼法门,具有温养正气,防病治病,强健身心,养生益寿,增长功力,开发智慧等效果。因此,“睡卧功”修功总诀就是“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然心息相依交抱,性命相融矣。

注意,冬季睡眠要保暖:头、颈、背、腹、膝、足,都是关键部位

1.头暖  

头部暴露,如果受到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和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2.背暖 

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导致各种不适。

3.脚暖  

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

冬天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温,可以每天睡前,先用温水泡洗双脚,然后用力按摩足部,揉搓足心的涌泉穴,不仅御寒保暖,还可补肾强身、解除疲劳、促进睡眠,达到养藏的目的。 


睡前以调摄肾之阴阳更是养生重点: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

所以睡觉前可以做一些简单易行的保肾操。


01

擦腰生热

两手掌紧贴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匀速有力,以腰部有温热感为度。

02

按揉腰眼

两手握拳,食指紧按腰眼,旋转按揉50次左右。

03

捏拿腰部肌肉

双手拇指和食指同时从上向下捏拿,提放两侧腰部肌肉,自上而下捏拿四次。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外府”,常练此动作,达到到补肾壮腰的作用。从医理上,因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足膀胱经之肾俞、大肠俞、气海俞等穴,搓后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壮腰、舒筋活血等作用。同时每天坚持叩齿200下,待口中唾液满口后,慢慢咽下,能够滋养肾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