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收缩压越高,脉压越大,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越大。
2
老年人血压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气候、温度、季节、进食、情绪和体位的变化等。
3
血压的晨峰现象会显著增加晨起时段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定义
根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定义,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已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
随着年龄增大,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偏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2.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在变动体位时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到,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
同时老年人血压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气候、温度、季节、进食、情绪和体位的变化等,白大衣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老年患者中也较常见。故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
3.合并症及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因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快。
老年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肌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
4.晨峰高血压现象
血压从深夜的低谷水平逐渐上升,在凌晨清醒后的一段时间内迅速达到较高水平,这一现象晨峰高血压或血压晨浪。
这种现象与清晨时人体内的缩血管物质增加、扩血管物质释放受到抑制以及清晨血液粘稠度增加、心搏出量增加有关。血压的晨峰现象会显著增加晨起时段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