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生理现象,其实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它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食困”。大多时候与进食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在饭后两小时,胆囊收缩素的含量会明显上升。高脂肪的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所以吃完饭后,睡意更浓。
下丘脑泌素也叫食欲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类激素。它参与调节进食、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对“血糖稳态”有调节作用。
饭后血糖升高,下丘脑泌素含量降低,会导致人体容易困倦。
饭后,血糖升高同时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导致吃完饭后血糖“失控”,比常人更容易犯困、想睡觉。
餐后低血压
老人、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表现为饭后乏力、犯困、眼前发黑、头晕等。
收缩压(高压)下降20毫米汞柱;
收缩压由餐前≥100毫米汞柱下降至餐后<90毫米汞柱;
或餐后血压轻微降低,但伴随头晕、乏力。
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爱犯困的症状,饭后尤为明显。
消化问题
胃溃疡、胃食管逆流病、胃肠道炎症等疾病,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导致身体不适和疲倦。
心脏疾病
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脑缺氧,神经系统活跃性降低,从而导致睡不醒。经常出现犯困症状,也可能是心脏收缩功能出了问题。
如果吃完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可以去睡一下,但最好间隔30分钟-1小时左右,不要吃完就躺。
刚吃饱,胃里被食物填满,此时立即躺下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引起胃部不适,长期以往还会造成消化功能异常、腹部肥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