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不少朋友,不仅有囤蔬菜、水果的习惯,平时还喜欢“囤肉”。
“囤肉”不是坏事,但肉类即使放入冰箱,也是有保质期的。
囤久了的肉,质量、味道都会变差,如果存放的时间更长,很可能就会变成“僵尸肉”。
除了自家的冰箱之外,“僵尸肉”还摇身一变,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各宵夜摊档、餐厅等。
据春城晚报报道,云南省河口县一犯罪团伙在3年多的时间,走私了14087吨“僵尸肉”,包括无确切来源的冷冻鸡爪、冷冻牛肉等。
“僵尸肉”听起来有一点儿可怕,到底怎样的肉属于“僵尸肉”?
“僵尸肉”:冷冻时间过长的肉
一般来说,“僵尸肉”是属于非法走私的冻肉,肉的种类多样,如牛肉、鸡爪、猪肚等,其质量远远得不到保障。
注意,“僵尸肉”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途径:
1
冷冻多年的肉
这种肉的保质期早已经过了,但一直被放在冷冻室内反复冷藏多年,这会使肉的表面滋生大量的细菌。
2
添加了超标化学防腐剂的肉
有一些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为了达到长期保鲜的效果,加入了不及格或超标的化学防腐剂。
3
“动物病肉”
来自于禽流感、猪疫、疯牛病等地方的肉,这种肉不仅不安全,还极易致病。
“僵尸肉”在走私运输途中,不断解冻又重新冷冻,卫生安全、食品质量堪忧。
若不小心吃了,可能会导致慢性疾病、损伤智力,甚至有致癌风险。
因此,大家一定要到正规的超市、市场选购值得信赖的新鲜肉类,或标有国家检验检疫标识的肉制品。
“僵尸肉”=“冷冻肉”?两者有区别!
“僵尸肉”与冷冻肉都是经过冷藏的肉,那么它们是不是就差不多呢?
大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僵尸肉”与冷冻肉是不一样的。
国家对冷冻肉的保质期也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平时超市、市场买到的肉,只要有确切来源与质量保证,基本上都不会是“僵尸肉”。
从看、摸、闻上判断“僵尸肉”与冷冻肉的区别:
“僵尸肉”解冻后——
颜色呈灰白色;用手轻轻按一按,表面较难复原,且有脂肪脱落;闻起来有一股腐烂的味道或消毒水味。
冷冻肉解冻后——
颜色比新鲜的肉浅,呈正常的红色;摸起来带有一点硬,手指轻轻按下去可以复原;味道闻起来与新鲜的肉无差异。
其营养价值与新鲜肉类一样,只是由于冷冻时肉类的水分流失,导致口感、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