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拿出“文化养老”提案:关注老人的文化、精神养老
江苏勤善堂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卞开勤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化养老行业,他今年拿出的提案也是关于这方面的。他认为,目前南京的养老开发应该多层次和多样化。
“这种多层次和多样化不仅是物质条件衡量出的高中低端养老机构,而且要倾向于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养老。”卞开勤说,如今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休之后,大多数人身体状况很好,还不特别需要身体方面的专业护理。“他们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的学习和精神生活的充足,需要既养身又养心的养老服务。”
卞开勤提到老年大学非常抢手的现象,“这跟老年人退休后热衷交友、找圈子、延续上班时规律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儿女又不在身边,他们其实是非常孤独的。一个人一旦孤独,过去上班时规律的作息、熟悉的朋友圈子又突然消失,他就很容易情绪低落,调整不过来可能就会诱发疾病。”
他建议可以由政府提供硬件场所的方式,由社区或社会机构介入,给老年人提供文化养老。他提案中的文化养老主要包括举办适合老年人群的文艺活动、开办老年人旅游,或者老年人学习班,帮助老人重新建立交友圈,使他们退休后在生活节奏、文化生活等方面仍然有自己的一个圈子,保持精神生活愉快,以此来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卞开勤说,目前文化养老的市场是巨大的。
有委员提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的健康教育平台
政协委员、江苏泰乐城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王华今年的提案中也有养老的内容。她的关注点在于对老人健康教育的系统培训。
王华说,以往和现在的养老,主要是老人失智失能了以后如何照顾,其实帮助他们推迟失智失能的健康普及教育更为重要。而这一块,不仅老人们自身所知不多,负责照顾老人的子女们也往往一头雾水。
据王华了解,如今社区里也有健康教育普及,但比较零星,教学上也缺乏系统性。她建议政府和社会资本结合,成立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平台,由公立医院或社区医院的专业医务人员对老人和所在家庭进行健康普及,普及之后还可通过家庭医生体系,直接对老年人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和干预。
“就拿慢性病管理来说,不是上一次课就能了解的。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认知、评判,到后期的急救、术后的护理等,都需要系统地学习了解。”王华举例说。
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南京老人家门口就能居家养老
“南京是全国比较早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比全国平均速度提前了十多年。”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赵军在南京市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上告诉南京晨报记者。在南京,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尤其快,这对全社会也提出了挑战。
“南京是提前探索养老的城市之一,前段时间解决了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不足的问题,当前着重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的问题,旨在让老人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主要靠政府引导,社会主办,也靠老人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构成一个比较好的养老体系。”赵军介绍。
他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原来有“5助”(助餐助医助洁助急等),现在扩展到“7助”“10助”,甚至“14助”!“就是因为老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提供的服务也要跟上需求,得多样化!”
记者了解到,南京的居家养老中心也在不断升级。“10年前南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现在已经达到了1000多家,居家养老机构也开始升级,最好的机构已经达到了五星级。目前由社会力量办的助餐点,也超过了500个。”赵军说,使生活在南京的老人在家门口、在小区里就能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服务,就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让老人比较满意的、和谐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