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家里有这种调料的注意,标签上有这4个字,尽早扔!

来源:老年日报
日期:2023-08-14
作者/编辑:老年日报
有些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调味品种,却可能含有不为人知的致癌物质。

调味品一直在国人的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在菜肴中往往扮演着“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在做红烧肉的时候没有白糖,这红烧肉恐怕就做不出来了。

但是,在做菜的时候,调味品并不是添加越多越好。有些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调味品种,却可能含有不为人知的致癌物质。

1、腐烂的生姜


很多人笃信“坏姜不坏味”的说法,即使生姜已经出现腐烂,依然是照吃不误。这些生姜中含有一种叫做“黄樟素”的成分,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能够引起肝脏病变。

吃姜要适量,如果发现烂姜要及时扔掉,因为烂姜中的黄樟素含量会大大提升。

2、高温油炸过的大蒜

炒菜的时候很多朋友喜欢用蒜片来爆锅。锅内的油温较高,非常容易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薯条、薯片在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致癌物,这是大家都了解的。殊不知,除了薯类,大蒜是在烹饪过程中释放丙烯酰胺最多的食物。


另外,许多人都比较喜欢吃的调料中还有一种,那就是酱油。炒菜时加入酱油,可以让菜品看起来更诱人,激发我们的食欲。

在发酵酱油时,为了让酱油有更好看的颜色,一般会加入人工色素“焦糖色”进行调色。如果您翻看一下酱油的配料表,就会赫然发现“焦糖色”三个字。


有人说,酱油中含有的焦糖色素,很可能会致癌,那么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焦糖色它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是国标承认可以添加到酱油当中的物质,而国标规定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过200毫克/千克,在对酱油的检测实验当中也证明并没有超出限制。

如果大家实在比较担心的话,可以在选购酱油的时候,注意一下配料表,尽量买那些添加焦糖色较少的酱油。

真正应该警惕的是这种酱油


从定义上来看,酱油是以大豆和脱脂大豆、小麦、麦麸等材料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特殊香味液体调味品;

以上均为我们常见的酿造酱油,而并非配制品。


何为配制酱油呢?


配制酱油则是在酿造酱油的基础上,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和少量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酱油,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天然的发酵,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耗时也比较短。


需要注意的是,配制酱油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由于配制酱油会将酿造酱油进行稀释,所以其营养价值会比酿造酱油低。


另外,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可能会出现氯丙醇超标的情况,这些氯丙醇类化合物对人体的肝脏、肾脏、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等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虽然偶尔吃一些配置酱油,并不会一定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不过为了健康考虑,咱们还是要尽量选一瓶好点的酱油。


如何选购一瓶好酱油

如何选购一瓶好酱油?主要看这3个方面:


1.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决定一瓶酱油的品质,“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的品质越高,鲜味也越浓。

而酱油也是通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标准来划分不同的等级,三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40g/100ml;二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55g/100ml;一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70g/100ml;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0.80g/100ml。因此,我们平时在购买酱油时最好选特级酱油。

2.看酱油原料

酱油是使用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等发酵而成,而使用大豆或者黄豆制作的酱油品质最好,不仅保存了其营养价值,而且也保存了大豆的香味。因此,购买酱油时,最好选择选择黄豆为原料的酱油。

可能许多人发现,有些酱油的原料是非转基因脱脂黄豆,其实脱脂大豆就是豆粕,属于二等品,已失去大豆原本的豆香味,这样的酱油不建议购买。


3.看酱油成分表,添加剂越少越好

好的酱油成分表往往比较简洁,添加剂也比较少,如果发现其中含有苯甲酸、苯甲酸钠等成分,尽量不要购买,而含有山梨酸钾的产品可以购买,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当然了,如果对酱油要求比较高的,不喜欢含有防腐剂的酱油,可以选择“0添加”酱油,只是在价格上往往比较高,同样体积的酱油可能会相差2~3倍的价格。

4.看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小麦等原料经发酵制成,配制酱油是使用氨基酸液调制而成,同时还会加入许多添加剂。而酿造酱油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购买酱油时应该购买酿造酱油。


安全食用酱油


有4点注意事项

很多人炒菜做饭总离不开酱油这一调味品,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食用酱油也是有学问的,因为只有安全食用酱油才不会损害健康。


1.选购酱油有技巧

①看酱油的配料表,其中,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表示越好。

②适当摇晃酱油瓶身,出现小个且均匀不易散的泡沫。则表示此酱油很不错。


2.酱油不要过量食用

普通酱油中钠含量很高,是一种“隐形盐”,吃太多酱油很容易损伤肾脏、诱发高血压等,对健康无益。

3.烹调时后放酱油

因为高温会破坏酱油营养并使其失去鲜味,所以一般建议烹饪时最后再放入酱油。

4.长白膜的酱油不可食用

特别是夏季炎热时,久置的酱油会长出一层白膜,是酵母、霉菌繁殖所致,这层白膜不仅破坏酱油营养口感,还有致病风险,所以长了白膜的酱油就要丢弃不食用。

综上所述,酱油是家中常见调料品,味道鲜美,建议大家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酱油,但同时也要注意有肾病、高血压、心衰、妊娠水肿等疾病的人,最好少吃酱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