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壶用久了,壶盖、壶壁上沾的油会有“哈喇”味。“哈喇”味的出现,是油脂发生氧化、酸败的结果。
酸败的油,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加速人体衰老,增大肿瘤、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常吃氧化的油,还可能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油脂酸败产生的有害物质被消化道吸收后,会慢慢移至肝脏及其他器官,进而引起慢性中毒。
氧化的油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还可能滋生细菌,加大食品安全风险。
油壶中的油接触氧气的机会更多,其氧化的程度要比密封的大桶油严重。
如果油壶长期不洗,把新油直接倒入已经氧化的油中,新油也会受“污染”,变成“危险因子”。
空气、水分、温度、光照,是导致食用油氧化、酸败的主要元凶。
不拧紧油壶的盖子
一些人炒菜用油后,不注意将小油壶的盖子拧紧,油就会接触到更多空气,加速氧化酸败。
油壶长期晒着
直接将油壶放在厨房窗台上,长期被阳光照射,容易氧化酸败。
油壶紧挨着灶台
很多人习惯把油壶放置在灶台边上,觉得顺手就拿,比较方便。但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油脂氧化的概率就越大。
如果将大桶油放在灶台底下,也会因为温度过高加速酸败。
将水溅进油壶
水分不仅会使脂肪发生水解反应,还会促使衍生物生长,产生的酶也会加速脂肪的酸败。
将新油直接倒入油壶
油脂的氧化会“传染”,一定要等旧油用完了,再往油壶里装新油,否则油脂氧化速度会变快。
至少2~3个月洗一次
开封以后,油脂接触到氧气,就开始了一个逐渐氧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一瓶打开的食用油建议大家在3个月内吃完。
每次灌油之前最好清理一下油壶,每次不要加太多油,油壶中存油的量,应当是一周左右能吃完的量。
避光摆放
不要把油壶摆在窗台等阳光能直射的地方,无论是油桶还是油壶,都必须避光保存。
油壶也不要选透明的,有磨砂工艺或不透明的更安全一些。
注意密封
倒油后及时盖上盖子,不要留有空隙。另外,油壶的瓶口最好是小口的。
不要放灶台上
油壶应放在离灶台远一些的地方,高温会促进油脂酸败,特别是塑料油壶,有害成分更易析出。
保鲜技巧
存大桶油,放一粒维生素E,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油脂氧化。
方法:取1~2粒维生素E胶丸,刺破后加入到大桶食用油中,然后摇一摇,维生素E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均匀地溶解在油里。
为了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摇晃时要盖上油瓶的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