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老年人夏季保健养生指南

来源:敷贴精品汇
日期:2023-05-26
作者/编辑:敷贴精品汇
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

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


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在这里,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总结出了夏季老年人养生保健应注意的地方。

一 运动养阳


     中医养生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三伏天补阳气,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皮肤毛孔舒张,气血流通旺盛),此时补阳可以去除冬季内伏寒邪,达到其他季节治疗所达不到的双重功效。夏季阳气生发,最适合去户外活动。夏季运动,首先在时间上要避开烈日当头的中午,宜选择安静怡人的清晨或凉爽舒适的傍晚。运动当以汗后神清气爽,不觉疲劳为宜,活动强度、时间依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二、静心养气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黄帝内经》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大暑时节,暑湿夹杂,暑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易扰心神,常常引发心神不宁、心烦气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发火”的话会造成心肌缺血,使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发生猝死,因此,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静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三、调节饮食

     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湿遏热伏,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此时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三伏天的中医食疗文化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能清热,薏米红豆可达到良好的祛湿效果。流汗过多可耗气伤阴,因此,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预防作用,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猕猴桃等。


四、预防中暑

     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长时间日照和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宜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在出汗过多的情况下,要及时补充机体水分,如喝淡盐水、绿豆水、清茶水等,从而避免因体内体液大量流失而造成的虚脱、休克、中暑等现象。居室内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夏季使人毛孔开泄,腠理开泄,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天气虽热,不可贪凉,空调房不宜久待,睡眠需避凉风,不睡地板,不在风口处睡觉,否则容易导致关节受凉出现关节疼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