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通报15例阳性!锦州人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来源:锦州V生活
日期:2023-05-04
作者/编辑:锦州V生活
目前疫苗接种或既往感染留存下的免疫力仍能为个体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当公众处于暴露环境、人员密集场所,或者接触脆弱人群时,仍建议佩戴口罩。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等脆弱人群应特别注意自我保护。

 紧急提醒 

锦州人注意!

XBB.1.16

新型变种病毒

已在我国 首次 发现!

专家表示

有二次感染的风险

约60岁及以上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建议出行戴口罩

4月15日

  首次检测到新型变种病毒  

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数据显示,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328例,其中15例XBB.1.16,这也是我国首次监测到XBB.1.16。

4月21日国家疾控:

  当前未形成传播优势  

4月21日,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4月21日北京疾控:

  科普XBB.1.16变异株  

XBB.1.16变异株

生长优势明显、易传播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它是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的600多种变异株之一,也是137种XBB亚分支之一。XBB.1.16于2023年1月首次被发现,随后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流行,2023年3月5日被正式命名。XBB.1.16的S蛋白上的新增突变位点,使其比父代XBB.1更容易传播,且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鉴于XBB.1.16相对于其他变异株的增长优势,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22日指定其为监测变异株。

眼睛发痒、发红、“粘眼”

等临床表现,立刻就医

印度和部分国际媒体报道,XBB.1.16可引起儿童眼睛发痒、发红(结膜炎),出现“粘眼”,非脓液。类似眼部症状在此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感染病例中也有过报道。如果近期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儿童、老人等有较重临床表现的风险

国外研究显示,XBB.1.16的传播效率略高于此前流行的XBB.1和XBB.1.5变异株,XBB.1.16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目前,暂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或死亡增多的报道,也未见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的报告,但在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中,不排除因个体差异引起较重的临床表现。

目前仍处于低水平

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条(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张文宏表示

有二次感染风险,需关注脆弱人群 

4月20日下午,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张文宏介绍,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他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

张文宏提醒,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疾控建议

2023-05-04_154202.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