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血管病是血管壁结构发生了病变
我们知道,脑中风的发生是由于血管的病理改变而引发的,而动脉硬化则是这种病理改变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当脑动脉硬化发生时,由于血管壁弹性减退,血管对血压的调节作用降低,血压容易产生波动。另一方面,脑动脉硬化时,动脉内膜及中层可形成粥样斑块,部分动脉内壁增厚,并伴有内壁上胆固醇斑块溃烂。这种溃烂很容易形成血块和其他阻塞物,造成血流停止,引起局部缺血性卒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病变,首先是血管弹性不好,其次是有斑块,如果斑块狭窄达到70%就极容易发生栓塞。而急性脑卒中则是血管直接破了,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或脑室出血,继而出现脑水肿、肺感染、呕吐、呛咳等症状,使病情一下子迅速达到高峰,危及患者的生命。
2.脑血管病是由于血液成分发生了改变
国内外多项研究一致认为,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原因,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基础。高脂血症不仅是血浆脂质水平的增高,还伴有脂蛋白成分的改变及物理化学性状的改变。血脂异常会引起血液黏度改变,如红细胞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最终可以诱发脑梗死。血小板减少和增多可分别引起脑出血和脑梗死,血小板功能低下则可引起出血性脑中风。
当人发生血栓的时候,血液成分改变了,这个时候就必须抗血栓。抗血栓的第一步就是抗血小板的聚集,所以要吃阿司匹林,胃不好就吃波利维,容易牙龈出血的可以吃银杏制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蛋白代谢随之发生一系列改变,血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从而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且极易氧化而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3.高血压、糖尿病是脑中风发生的首要因素
长期的高血压可使血管壁变得粗糙和不光滑,血管内膜粗糙又可加速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胆固醇及脂肪的沉积。高血压时间越长,血压升高的幅度就越大,对脑动脉血管的损伤越明显。长期高血压还会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会使动脉管腔变得更狭窄,一旦有血凝块就很容易发生脑中风。
糖尿病属于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比例是一般人的2.8倍。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高脂血症,加速了大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血液常成高凝状态,血小板凝聚黏附性增高,局部血流缓慢,均容易导致血栓发生脑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