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修车为乐
在杭州街路边,有一个普普通通的修车点,主人是一位83岁的老人。附近的居民和常经过这里的人都熟悉他,有些人还爱跟他聊天。老人干起活来很娴熟,无论是换零配件还是粘车带都得心应手。有人来修车,只见他双手一拎车架,就轻松地把自行车倒立在一块地垫上。老人姓才,年事虽高仍很健谈,一边干着手上的活,一边与记者唠起了自己的修车生涯。才大爷当年从15岁就开始学徒了,那时家里困难,为了生存,他跟师傅学习修理自行车的手艺。每天他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晚上只睡五六个小时,学徒3年也不挣一分钱。虽然学徒生活辛苦,但是给了他可以自食其力的技能,凭借学到的修车技术,他后来在工厂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才大爷退了休,虽有固定收入,但他闲不住,干脆重操旧业,在街头干起了修车的老本行。现已年过八旬,却仍是不愿在家安享清闲自在,而以街头修车为乐。“我闲不住,在家待着还容易待出病,不如出来干点活,修车也不累,干一辈子都习惯了。”才大爷笑呵呵地说。
坚持与人为善
也许不少人觉得在街头修车风吹日晒很辛苦,但是才大爷并不这么想。他笑着说,经常出来干干活,跟周围的人聊聊天,既健脑了,还锻炼了身体。现在自己的身体不错,一般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他都没有。
他还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38年没去过一次医院,没花过医药费了,一年到头也不吃药。原来,除了雨雪天之外,一年四季他都要出来修车。现在年纪大了,老伴和子女怕他累着,不愿他再修车,可是他仍放不下,只是特别冷的天儿就不出来干活了。如果自己能干得动,还想接着干下去。修车多年,虽然干的活再普通不过,可是才大爷内心有着恪守的做人准则:一是与人为善,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上不伤害别人;二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少计较得失,不占别人便宜。
生活不图享受
才大爷坦言,他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回想当初自己结婚时,只是租了一间平房,家徒四壁,除了炕上铺的一张凉席,就只有两套行李。才大爷高兴地说:“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对老人也很关心。原来我退休时每月才给200多元,现在养老金年年涨,一个月2800多元,足够花的了。”
才大爷家中儿女也都自食其力,不用老两口操心,而且儿女和儿媳、女婿都很孝顺,大家庭和和美美,令他很欣慰。才大爷说,“老人就要以身作则,给儿女做榜样。”
从才大爷口中,听到的都是普通的话语,但却折射出老人朴素的价值观。与人为善、自食其力、感恩生活、知足常乐、以身作则等等,这些依然是当今社会所应推崇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