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锦州:退休老人老有所乐,废弃易拉罐变身精美艺术品

来源:锦州新闻网
日期:2018-01-12
作者/编辑:赵伊娜
可爱的卡通面具、精美的少数民族人物头像、形神兼备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造型……近年来,家住凌河区杏花园小区的退休老人王通临,用废弃易拉罐制作出众多精美艺术品,在他身上真实地验证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日前,记者走进王通临家,老人家的书房简直就成了易拉罐工艺术品的展厅,那些废弃的易拉罐经过他的巧手便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王通临说,生活中他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用废弃易拉罐制作手工制品。一方面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打发退休后的闲暇时光,正所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谈起易拉罐的手工制作,68岁的王通临告诉记者,很早的时候就了解到易拉罐这种材质做的艺术品别具一格,很有观赏价值。退休以后,有了闲暇时间的王通临,受网络中制作各种易拉罐制品的启发,忽然间茅塞顿开。于是他开始尝试着用易拉罐做一些手工制品,没想到,东西越做越多,越做越精。十多年来,他用易拉罐制作的交通工具、兵器、乐器、十二生肖、人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王通临说,他的第一件易拉罐手工作品,是一辆“神牛”车。当时,“神牛”在锦城随处可见,为了能做好这辆“神牛”,王通临可没少费心思,除了要求形似之外,还要美观。看起来简单的三轮车,实际制作起来也挺有难度,制作小零件怎么拐弯?拼接点咋连接?一次造型不满意,就再来一次,经过反复尝试,王通临终于做成了这辆“神牛”车。当他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作品呈现在家人面前时,老伴也挺开心,从此对他常往家捡拾易拉罐的行为不那么排斥了。

  年轻时积累下来的美术功底和对装饰装潢的独特理解,让王通临的易拉罐手工制作思路越走越宽。起初,王通临主要利用易拉罐剪下来的长方形包装皮,但在陪孙子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王通临突然觉得易拉罐圆圆的底儿可以做成卡通人物的脸,于是他决定利用易拉罐的底,为孙子做一些卡通人物的面具。很快,喜羊羊、灰太狼、唐老鸭、米老鼠、光头强、铁臂阿童木、哪吒等卡通面具被他做了出来,而且越做越精致。从他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前期的作品主要以易拉罐的里面金属色为主,到后来,易拉罐的外包装图案也被他运用到人物的衣帽造型当中。

  他的作品中,耗时最长的要数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差不多花费了近3个月的时间。因为他在网上搜集的56个民族名称出现多个版本,于是他就多方查找资料力求准确,花费了不少时间。而最近刚完成的《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是他认为最得意的作品。他在追求形似的同时,还收集水浒人物相关的各种文字材料,揣摩人物特征和性格特点,甚至在服装、武器、随身用品上都尽量给他们塑造出个性来。十多年来,随着他做的东西越来越多,废弃易拉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捐赠已经满足不了他手工制作的需要。老伴建议他可以去废品收购站看看,于是他花高价“淘”回的空易拉罐的包装色彩也丰富起来,让他的制作更加得心应手。

  随着创作思路的不断展开,王通临说他的易拉罐创作还会坚持下去,因为制作易拉罐手工制品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乐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