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陈建萍对此深表赞同。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注意到目前社区内的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亟待具体、贴心、落地的养老措施。她建议,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推动家庭养老,但对社会机构的资质审核必须严格把关,对机构从业人员也要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保证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市人大代表廖清风则建议,可以通过提供场所设备、专项资金补助等方式,让村集体来承办公益性质的养老院,提供诸如养老食堂、日间照料、老人超市等服务,让老人们老有所依。
市人大代表黄永刚从社会义工服务的角度对此提出建议。他认为,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应当发动民间力量,鼓励年轻人投入到社工活动中,帮助老人、照顾老人,进一步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至于鼓励机制,他认为可以借鉴瑞士的“时间银行”制度,即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储存起来,未来需要别人帮忙时,再用储存的时间进行兑换。
市人大代表、翔安区马巷镇友民社区党总支书记方保前认为,政府要重视居家养老的问题,既要在有条件的村居建立幸福院或日间照料中心,更要在建好后加强管理,真正让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发挥作用。方保前还建议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联合专业社工机构,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