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合肥养老扶弱亮点多 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

来源:合肥在线
日期:2020-10-16
作者/编辑:刘琪
如何养老、如何扶弱,考验着一个地方的民生底线。

如何养老、如何扶弱,考验着一个地方的民生底线。10月15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设成就巡礼”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养老与扶弱的民生工程建设方面,合肥突出“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工作主线,着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民政服务对象中间,温暖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交出一份“暖心答卷”,光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一项,两年多的时间就支出54710.37万元。


 “老有所养,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在养老服务方面,建立“1+3+X”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颁布地方法规《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等政府性文件,以及若干部门文件。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成县(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2家、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35家、社区(村)养老服务站673家。加快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100%与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47.71%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施社区老年助餐工程,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55家,城市社区服务覆盖率超81%。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建设集日托、托养、助餐、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型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近获得优质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建成16家社区托养中心,11家社区助浴机构。建立健全老年人补贴制度。全市高龄津贴发放实现标准统一且全覆盖。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为市区城区70周岁以上低保、空巢(无子女)老人和90岁以上老人,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标准,购买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等六大类服务。


据统计,从2018年截至2020年7月末,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累计提供服务2244.88万次、支出资金54710.37万元。今年9月1日,印发新版《合肥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通过扩大供给范围、打通政策通道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服务品质。建立农村地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补贴制度,对四县一市城关镇以外地区的、年满7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老人和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服务补贴50元,全市5.2万名老年人受益。


在智慧养老创新发展方面,统筹推进智慧养老机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优势,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健康监测、紧急救援、餐饮、家政等服务。例如瑶海区静安养亲苑作为全省首家智慧养老机构,推出“1+3+5+N”智慧养老院架构,形成了数字化运营体系。


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企业4家、示范街道3个、示范产品2个、示范信息服务系统1个;省政府命名的智慧养老服务机构4家;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智慧养老服务科技企业集聚区。


“弱有所扶,困难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注重强化兜底保障理念,针对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调整完善各项救助制度的政策目标,补齐政策短板,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提高保障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分别从2016年户月人均551元、300元,提高至2020年的686元、646元。


健全工作机制。依托“互联网+社会救助”,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业务无纸化审核审批。建成覆盖全市的城乡困难群众基础数据库,整合录入困难群众450588人。推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社会救助受理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拓展救助内容。以品牌创建为抓手,通过购买服务,实现由传统的单一资金(物质)救助向现代化的“资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个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品牌,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资金、物质、服务等多元救助服务,共投入项目资金约3000万元,服务困难群众80000余人次。


发展福利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孤儿生活得到全方位保障。截止目前,全市有1573人享受孤儿保障,动态调整、应保尽保机制全面建立。按照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建立健全孤儿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现供养标准位居全省第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得到关爱保护。全市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898人,全面实行一人一档,并录入全国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依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全市、县(市、区)所有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专干全覆盖并实行登记实名制网格化管理。注重强化服务人员能力提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市保护专干和督导员分批次进行业务培训。残疾人补助工作扎实推进。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部门间信息核查机制,确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


据介绍,依托全国残疾人信息系统,今年以来,合肥市共计为64548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3701.5万元;为8542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567.5万元。4个城区3个开发区,以及肥西县,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补助标准进行了提标。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现“应救尽救”。取消站外托养,对无法找到家庭的人员给予落户到社会福利机构安置。建立了极端天气下的主动救助与巡查机制,推动并实施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转型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