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耄耋老党员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来源:锦州新闻网
日期:2020-08-11
作者/编辑:刘琪
“家住凌河区胜河里的退休老党员白鹤峰,如今已是81岁高龄,头脑清晰,身体硬朗。今年6月末,老人突然向孩子低着头宣布了令其困惑的一个决定,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锦州医科大学,为锦州的医学事业做贡献。

 “家住凌河区胜河里的退休老党员白鹤峰,如今已是81岁高龄,头脑清晰,身体硬朗。今年6月末,老人突然向孩子低着头宣布了令其困惑的一个决定,死后要把遗体捐献给锦州医科大学,为锦州的医学事业做贡献。老人看出孩子的疑惑,笑着说:“我不是现在才有这想法,早有这个打算了。人死了化成灰,还不如把自己交给国家,死后为国家做点贡献。”儿子、儿媳听了此番话决定支持老人,也为老人的义举感到自豪和骄傲。”


  原来,白鹤峰老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着红色历史渊源的。早在数年前,白鹤峰看到媒体报道老战士死后自愿捐赠遗体的,她的心中开始萌生了同样的想法。“别人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是一个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老同志。人活着的时候没有为党和国家做多大贡献,死后把遗体献给国家搞科研用,这不也是为国捐躯吗?”想到此处,她暗下决心要做一个死后捐献遗体的志愿者。


  捐献遗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白鹤峰老人不了解孩子对此抱什么态度,人们又会怎么看?老人决定先不告诉孩子,也不向亲朋好友透露任何消息。稳妥起见,她先到市红十字会、市公证处了解如何办理遗体捐献手续,没想到流程十分复杂,除去志愿捐献者本人要带的相关手续外,需要当事人的配偶、子女等利害关系人均到场签字、画押,还要写保证书,防止以后产生纠纷。老人粗略一算,完成整个过程大概要一个月时间。后来,她到阜新的妹妹家串门,把打算死后捐献遗体的决定告诉了妹妹和妹夫。夫妻俩听完当即表示支持姐姐,他们夫妻也有此意,很快就把手续办完了。


  白鹤峰老人捐献遗体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回想坎坷的人生经历,要是没有共产党,还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是什么样。她于1939年12月出生在锦州市,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父亲身体不好,什么活都不能做,家里全靠母亲一人支撑。她不到9岁,母亲因病去世。15岁时,她便只身南下广州投奔在当地某部队幼儿园工作的亲友。两年后,投奔姐姐回到沈阳,后来到抚顺工作,与军人高长青结了婚。因丈夫的工作性质,他们经常搬家。每次搬家,她都毫无怨言,多年的南征北战磨练了她的性格。她没有军籍,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的积极性,总是抢着干在前边。1964年丈夫转业,她随丈夫回到了老家黑龙江。1976年,丈夫不幸去世,她一个人把两个儿子拉扯大。


  1987年,她回到了家乡锦州,1996年凌河区紫荆街道辖区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不管社区开展什么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几十年来,她一直有一个愿望藏在心里,那就是加入党组织。后来她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在接受组织考验期间,她无怨无悔地工作,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0年,她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工作更有劲头了。无论是小区治安巡逻、文艺活动,还是街道关工委、社区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走访慰问革命老同志等,都有她的身影。


  今年6月末,白鹤峰老人向市红十字会提出了无偿捐献遗体的申请,与儿子、儿媳到市公证处办理相关手续。7月末拿到了公证书,她的眼睛湿润了。“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也是我作为党员应该做的事儿。”老人欣慰地说,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为党做多少工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生活好,特别感谢党,希望做点奉献,很多年就是这么想的。老人的心里迸发出最爱唱的歌《党啊,亲爱的妈妈》,明年将迎来党的100岁生日,她要用最美的歌声回报母亲的恩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