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县英城子乡北五台子村,原称五台子。因与大虎山五台子重名改为现称,曾是英城子乡第一大村,解放初期有集市,是蒙汉两族边贸交流的场所。但让这个普通的东北农村更为远近闻名的是发生在日本侵华时期,黑山县抗日英雄高鹏振指挥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见证了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伟大精神。
高鹏振,又名高青山,字云翔,号竞雄,辽宁省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人,1898年8月10日出生。兄弟三人,他排行居中。其父高品仲经商兼农,创殷实家境。高鹏振幼年于私塾读四书五经,后考入新民文汇高中。1917年高中毕业,进沈阳文登书院学习。不久,按父亲要求辍学回家经营家业。
高鹏振少年习武,精通骑射,善写诗文,且性格豪爽,好打不平,被乡民推选为民团首领。后来,热河都统阚朝玺的队伍到阜新县泡子村(今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泡子镇)抢掠民财,与路过泡子村的高鹏振民团相遇,双方发生冲突,民团打死官兵9人。高鹏振因此惹来杀身之祸,被逼无奈,便率领几十名弟兄投身绿林,报号“老梯子”(取步步登高之意),开始了除霸杀恶、劫富济贫的绿林生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而撤离,关东军轻易占领北大营,进而占据奉天城。在奉天南站日本租借地疗伤的高鹏振亲眼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乔妆易容,辗转回到黑山,聚集旧部,联合一些东北军军官和绿林武装,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聚集200多人,于9月27日(距事变仅9天时间),举起抗日大旗,创建了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镇北军”,高鹏振任司令。10月10日,在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王立川的建议下,将军名改为“东北国民救国军”。为激发广大官兵的斗志,高鹏振创作一首著名的义勇军誓词,被王立川填入《满江红》古曲,成为《义勇军誓词歌》。这首歌为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
1932年1月12日清晨,有新立屯驻防日军不破直至大尉率骑兵60人,同时又有日军翻译龙启玉领12名日军(共计73人)一同进犯到英城子乡搜寻义勇军、收缴民间武器,与五台子村自卫团发生激烈冲突,声称要血洗五台子屯。他们在西山岗处拴好战马,便向屯里攻击。此消息被救国军的四海侦悉后,立刻向高鹏振司令汇报,高鹏振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选精悍战士300人驰援五台子,与日军决战。
高鹏振率部来到五台子,将日军的马群打散,敌人哨兵报警,大队日军闻声火速赶来,各奔马群夺马,救国军的“大海”与“四海”率队从三面包抄过来,冲入敌群,开枪射击,将日军逼进蛤蟆塘进行围歼。经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指挥官不破直治大尉,中弹身亡。日军失去指挥后,很快溃败。时至午后,天上下起鹅毛大雪,十多个日军由翻译龙启玉领着,亡魂丧胆地向新立屯方向逃窜,高鹏振率部一直追到新立屯火车站,然后回师宋家窝堡,整队东进。
此次战斗,救国军在北山岗毙敌24名,西甸子毙敌22名,共击毙日军46名。活捉广濑中尉、小野中尉、永田少尉等7名军官。打死打伤多匹军马,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缴获日本天皇赐予不破直治的世袭战刀。救国军将领“四海”当场阵亡,“大海”伤重不治,多名联防队员牺牲。五台子大捷是救国军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