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踏上回家的路,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这是丁宇琦在武汉写下的最后一篇驰援日记。22岁的丁宇琦是我市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员,也是辽宁重症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她不辱使命、勇敢逆行,完美诠释了90后的责任与担当。如今,在家休养的丁宇琦,不时翻看着手中这本沉甸甸的日记,在武汉的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昨天……
第一次与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见面时,看着他们憔悴的面容和疲惫的身体,丁宇琦感到心疼,她知道,从大年初一开始改建病房到收治患者,这里的医护人员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风险,“时不我待,医护同仁们在等,患者们在等,我们必须尽快进入角色,调整好状态。”尽管任务繁重、困难重重,但是丁宇琦信心坚定。
“4床”是丁宇琦接诊的最后一名患者,在询问基本信息时,当得知丁宇琦和队员们都是来自辽宁医疗队时,他不断地向队员们致谢。抽血时他还哭了,丁宇琦笑着问他:“我扎针有那么疼吗?都给你扎哭了,这还是我第一次给别人扎针扎哭呢!”“我不是疼的,我是觉得你们这些医护人员太辛苦,谢谢你们大老远过来救我们,真的感谢!”妇女节那天,即将出院的“4床”为所有医护人员献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嘹亮的歌声萦绕着整个病区,情到深时他又流下了眼泪,一首歌曲结束已经泣不成声,“谢谢你们啊,祝你们每天都快乐!”
40床的阿姨和45床的叔叔是夫妻,阿姨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叔叔是在照顾她的过程中被传染的。这对夫妻一直称呼医护人员为“老师”,他们记得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名字。让丁宇琦最感动的是,这对夫妻能自己做的事从不要医护人员帮忙,总是说:“我可以,你去管更需要你的人吧,你们太忙了,太累了!”
犹记得,47床的退伍老兵周大爷,临别时给所有医护人员敬了一个军礼;那个像孩子一样的“红毛衣大姨”也回到了家和家人团聚;丈夫因为病重去世了,那个总睡不着觉的阿姨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很坚强,可丁宇琦知道,阿姨不敢自己一个人住病房的背后是痛苦和伤心……
“疫情虽然残酷,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弥足珍贵的温情。”丁宇琦说,每个人伤心过后继续努力生活的样子让她充满力量,让她更加坚强,让她懂得了肩上的责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