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早年崎岖难行的山路,还是如今平坦宽阔的村路;无论是身强力壮的青年,还是力不从心的老年;无论是行医的“分内”事儿,还是管理公益的“分外”活儿,路有山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乡亲们有困难,别管分内分外,我都要保证自己24小时随叫随到!
58岁的路有山,是北镇市富屯街道西路屯村的一名共产党员、乡村医生。
在行医的几十年里,为了给群众看病,路有山顶过风雨、踏过严寒,病人什么时候需要他就什么时候到。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他经常无偿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主动为贫困户看病减免医药费。为了保证乡亲们的健康,他义务为全村1600口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高血压和糖尿病人做复查……兢兢业业做好每项工作,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一天晚上,村民马桂芝突然患病,不省人事。路有山当时也不能判断病人到底是什么病,就赶紧张罗车帮助她的家人把病人护送到北镇市中医院。到了医院,路有山背着病人楼上楼下检查、办理住院手续,累得满身是汗。但身为医生,他知道抢救生命过程中,时间是最宝贵的,他咬着牙,一刻也没有停歇放松。由于抢救及时,马桂芝转危为安,像这样送病人去医院的事,这些年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
新农合是党对农村的一项惠民政策,这项工作的落实,作为基层医务人员起着很大的作用。路有山就通过接触群众逐户的宣传,他告诉不懂政策的乡亲们:“家庭账户的钱不是一年一结清,不要忙着到处取药,余下的钱也不作废,花不了可以转下年。”通过路有山的努力宣传,西路屯村的新农合参合率每年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路有山热爱乡村医生这份工作,为了帮助乡亲们减轻病痛,他不断钻研业务知识,为百姓服务,他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大家认可的“最美乡村医生”。
在西路屯村,路有山还负责自来水管理工作。“这个工作原来没人愿意干,为啥?费力不讨好呗。”关系不错的乡亲看到老路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收水费,都忍不住劝他。可老路觉得“这是涉及全村几百口子人吃水的大问题,不能马虎,自己这个共产党员要是撂挑子,群众该咋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路有山上任伊始,从加强服务抓起,调整了供水的时间和水压,有不通水和漏水的地方都给一一修好。为了收缴水费,他不怕辛苦,不厌其烦地反复上门,对各户提出的问题尽快解决。看到老路这么为大家伙着想,乡亲们也不再对他“冷眼相待”了。对他的管理也比较认可了。
西路屯村的自来水房没有避雷装备,就怕夏天的雷雨。人家打雷下雨都往家里跑,而路有山不管白天还是深夜,一打雷就往水房奔,拉闸断电,以免自来水设备被击坏。有一次,自来水房的变频器坏了,为了节省400元的安装费,村上只买了机器。由于不会安装,路有山只能给厂里打电话。这样,厂里遥控指挥、路有山和村干部操作,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总算给安上了,并且运转正常。因为村里自来水有一部分利用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管道,所以经常出现问题。漏水的地方要挖一个至少两三立方米的深坑,好不容易挖出来,坑里还都是水和泥。每次维修,路有山都是一身泥一身汗。为了把西路屯村供水工作做好,路有山把业余时间都奉献在自来水管理工作中了,但他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