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安徽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打造一批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来源:江淮晨报
日期:2019-11-20
作者/编辑:刘琪
11月19日,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在合肥开幕。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安徽省将建设全省性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同时,在皖南、大别山区等地打造一批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11月19日,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在合肥开幕。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安徽省将建设全省性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同时,在皖南、大别山区等地打造一批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我省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省民政厅厅长于勇介绍,“目前,我省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超过20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配建面积达178万平方米。我们将把我省拥有的这些良好养老资源,全面推向长三角养老服务市场。”


下一步,我省将不断加快养老服务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信息化协同和精细化水平;加快发展智慧养老,建设全省性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主动对接未来长三角养老服务资源中心一体化建设。


同时,将全面放开安徽养老服务市场,实行省内外养老服务主体同等扶持政策。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力度,通过购买服务推行公建民营、委托管理,将闲置床位全面推向市场。以此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内老年人自由流动的异地养老和养老资源联通共享,实现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此外,发挥安徽的区位交通和旅游康养资源,参与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长三角旅游康养示范基地。“我们将在旅居养老客源开拓、产品开发、品牌塑造等方面主动对接长三角其他三地老年人需求,在皖南、大别山区等地打造一批旅游康养示范基地,让长三角地区老人‘流动起来’。”


在加快长三角养老服务共享共建步伐方面,于勇表示,长三角各地可以进一步推动信息互通、信用体系互认,推动区域内异地居住老年人养老政策“通关”,让异地养老成为新时尚。“为此,安徽省将在区域性产业基金设立、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共享、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制定和贯彻、行业监管联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大试点创新力度。”


推进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标准互认


此次论坛中,长三角三省一市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合肥备忘录》,四地将推动实现养老资源均衡分布、合理配置;推进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标准共同研制和四地已发布地方标准互认。


同时,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推进智慧养老数据、信息、接口等统一,探索建设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数据资源中心,逐步实现长三角养老服务供需资源有效对接;共同创建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长三角养老服务博览会品牌。共同推出“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地图。


在推进机制创新方面,破除制约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发展异地养老;将闲置资源全面推向长三角养老服务市场;探索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优质供应商库。


此外,注重项目带动,研究编制长三角地区养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鼓励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在区域内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建立跨区域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共同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长三角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如今,有不少老年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旅居养老团。区别于其他普通旅游团,旅居养老是一项定位于中老年人目标群体的养老项目,让中老年人较长时间地逗留在一个城市,深度参与当地生活、体悟风土人情。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银发一族群体日益壮大,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一行业或将迎来蓬勃发展。然而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大旅游平台上旅居养老项目仍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供给端服务配套体验差,高性价比服务竞争激烈等问题。

旅居养老悄然兴起

随着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提高,贴着“爸妈游”、“夕阳游”标签的老年旅游团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老年团中一种创新式旅居养老正悄然叩响中老年人群的家门,成为时下养老新潮流之一。

“每年北方一到冬天,就会有很多上了岁数的中老年人选择去海南过冬,在海南租一个房子生活一个冬季,待北方入春再回来。和其他老年团、夕阳团不一样的是,旅居养老并不是跟团游,是自己在其他城市生活洗衣做饭,我们负责给找房子、订机票,住处一般都会是公寓。”某旅游平台北京门店一店员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针对旅居养老项目,目前很多旅游平台、地产公司、保险机构都有所涉及。

北京银发壹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明杰提及,“关于旅居养老服务机构主体一部分是来自于地产公司,优势在于他们有很多旅居养老基地,场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另一部分机构是养老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希望通过这种长期旅游的方式获取新用户,同时也是对高端客户进行维护的一种手段。其次是一些旅游公司,他们在提供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单单局限于年轻人的服务是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所以也会开发一些长途旅居养老项目。最后是一些养老机构,他们对老年人的诉求理解要更深入一些。”

目前旅居养老行业尚处早期,随着中老年人群消费需求的转变,旅居养老或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健康蓝皮书》主编刘远立称,2000年~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从10.2%上升到17.3%。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会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接近20%。

庞大的老年群体或许只能说明人口基数大,而真正能刺激旅居养老产业发展还需要中老年人消费思维的转变。根据携程发布的《2019老年群体旅游行为报告》,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每年出游次数达到3~5次。而其中县城老人年出游3~5次的比例,基本与北上广深相当。这意味着,中老年人在旅游消费支出的占比越来越大。

旅居养老产业陷三大发展难题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旅居养老产业尚处一片处女地,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但目前相关市场并不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咨询多位旅行顾问发现,目前国内各大旅游平台对于旅居养老推广力度不大,且存在成本高、供给端产品体验差、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首先对于目前的旅居养老项目来说,平台推广并不到位。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较大的旅游平台多推出旅居养老项目,但是单独针对老年团专属板块的却设置较少:

记者梳理了多家旅游平台旅居养老项目发现,项目类别五花八门,但是始终绕不开的一个主题就是“疗养养生”。比如有平台打造的某旅居养老项目就包含了一周两次免费测血压、1~2次艾灸理疗或傣药泡脚服务等。

可以看到,这些旅居养老项目也涵盖的景区范围种类也较为集中,地区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南方海边城市,如海南三亚、海南海口;或者是嘉兴、乌镇等水乡小镇;又或是旅游热门景点如云南丽江、广西阳朔。旅居时间最低为5天,最高至1个月,主要集中在7天、10天、15天。

不过段明杰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参与旅居养老,2017年调研时有20%的老人有这样的意愿,现在已超过四分之一,但事实情况是,实际参与比例没有这么高。这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旅居养老的成本高,这也决定了旅居养老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能成为一种贴着养老新业态标签的噱头。目前市面上供给端的产品还是很欠缺的,很多做旅居养老的公司只是把旅游进行简单改造,实际上还没有达到旅居养老的标准。”

旅居养老面临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段明杰称,旅居养老项目多是围绕历史、疗养主题,而具体产品设计差异较小,服务体验上很少有针对性的打造。目前高性价比旅居养老规模占主流,但这个领域竞争已经较为激烈,且产品类型重合度较高,在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品质更为高端的旅居养老需求更加明显。

“此前供给端出现过很多乱象,养老领域频频发生养老骗局、非法集资跑路的情形,部分养老团不合理低价、强制购物令行业口碑已经变差,这也是让旅居养老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段明杰补充道,“旅居养老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从一个单纯的旅游产品到旅居养老,有好几个门槛要跨过,如产品设计、市场思维理念的转变、研发层面还没有完全走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