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记者探营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来源:浙江日报
日期:2019-11-01
作者/编辑:刘琪
这段时间,每天上午10点,湖州长兴县龙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几位阿姨在门口跳广场舞;影音室里,78岁的李锡培正和老伙伴们看电影;休息室里,83岁的周菊凤独自歇息……在老龄化率为24.2%的湖州长兴县,15个乡镇(街道)共建有1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乡镇(街道)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这段时间,每天上午10点,湖州长兴县龙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几位阿姨在门口跳广场舞;影音室里,78岁的李锡培正和老伙伴们看电影;休息室里,83岁的周菊凤独自歇息……在老龄化率为24.2%的湖州长兴县,15个乡镇(街道)共建有1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乡镇(街道)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预计到2022年,我省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老龄化程度高是对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考验。省政府提出,到2022年,全省每个乡镇(街道)均建有不少于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各地在建设示范性乡镇(街道)示范居家养老中心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从项目前期的调研、选址、立项、预算、建设方案设计、招投标,到后期的工程建设、内部装修施工以及服务设施设备的购置、人员招募及运用筹备,整个过程还涉及了发改、自然资源、消防、住建、国资等单位之间的协调,要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难度不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作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养老护理员的缺失仍然是难解之题。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较2011年版《标准》,在放宽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拓宽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空间、缩短职业技能等级的晋升时间等方面作出了重大修改。据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下一步将建立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组织专家学者、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编写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开展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示范点建设。

(一)敬老院蜕变——从农村五保老人专用到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倪光明,桐庐县分水镇百岁坊村的“五保”户,在村角一处民居里蜗居了一辈子的他,怎么都想不到,老了居然能住进崭新的房间,睡在铺着新被卧的床上,在明亮的大食堂里吃饭,于装有莲蓬头的浴房里冲澡。“这样的生活,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我也过上了!”倪光明激动地说。

70岁出头的倪光明,瘦高,性格孤僻,话不多,无儿无女的他一直独居在家。本来按照政策,他可以住进分水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俗称敬老院里头。但那里居住环境差,还要跟别人合住,想想自己身体还算硬朗,就没去。

搬进敬老院不想住又离不开

几年前,因为年岁的增长,身体也大不如前,零工做不了,于是,倪光明填了申请表,搬进了当地敬老院。在这里与他同住的,还有57位老人。

生活并不如他预期的那样愉快,10多年的老房子,硬件、软件都跟不上。倪光明经常和室友斗嘴斗气。“在这里,看电视经常要跳闸,房间又小又乱,避都避不开,我们的东西都堆在一起,肯定要吵架啊。”倪光明说起来振振有词。

敬老院除了宿舍就是食堂,没有活动的地方,老人们吃了饭,通常就是上街去溜达,打发时间。到了吃饭的点,听到响铃了,赶紧回来去食堂吃饭。

当时,敬老院里只有两位护理员,照顾近60位老人,其中有一些还瘫痪在床,除了食堂烧饭,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就算不休息,也忙不过来。“住在这里还不如回去好。”倪光明说。没想到,后来敬老院大变样了。

去年起,省政府将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以此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敬老院也将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公建民营的模式,蜕变为一个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第三方社会组织——桐庐君山之家为老服务中心接手了敬老院管理运营项目。君山之家负责人刘晓红早些年从家门口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起步,百江镇东辉点是全县首家“居家机构化”升级改造的微型养老机构,集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为一体。她说自己了解农村老人迫切想要改变生活状态的心情,得知项目招标,就积极参与了。

“难度很大”,在改造开工前,刘晓红带着团队去了敬老院开展评估,看是否适合开辟功能区。“十几年的老房子了,结构不是很合理,宿舍小,又没有活动室。我们要开辟新区域,就要先进行拆装,再加固,同时安装医用电梯,这花费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开辟出公共活动区、浴室、康复室、餐厅、书画室、助浴区等,甚至还有了医务室,目前,中心准备将康复区和助浴区面向社会老人开放。“为了安全,我们把原来敬老院里的水路、电路、管网全都进行更换,卫生间也做了适老化改造,干湿分离。”

倪光明偷偷回来看了好几次,现在他是恨不得早一点搬回去。“房间大多了,还有独立的柜子,”倪光明说,墙壁粉刷一新,每楼都有专门的洗澡区域,活动室里还有电视机。“我天天都过来看,就想着弄好后,赶紧搬回来住。”

刘晓红说,现在工程正在扫尾,为了安全,只能让老人们等到月底再搬回来。

改造资金投入大良性运营是难题

经过改造优化的君山之家·分水养老服务中心设有90张床位,既要供给政府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低保低边的失能失智老人,失独家庭老人,如果有多余的床位还将面向社会老人开放。

目前,君山之家已经投资了300万元左右,刘晓红说给老年人做的事一定要细致。她将老人房间的墙壁刷成雾霾蓝、暖黄、淡灰3种颜色,营造温馨的氛围。走廊的墙壁颜色也进行了区域划分,二楼的失智老人区域是草绿色,用生机勃勃的色彩来刺激老人的感官。三楼的失能老人区域用了浅砖红色,缓解失能老人长期卧床而造成的压抑情绪。

“镇政府帮我们解决了电梯和污水处理的费用,但在接下去的运营中,我们的负担还是很重,”刘晓红说,困难中最难解决还是护理员难招以及企业如何良性运营的问题。“我们想办法压缩成本,联系一些公益理发店来帮我们的老人免费理发;找粮油店商量,保证质量的同时,以成本价卖给我们;年底有单位要慰问老人,我们就主动请他们来这儿搞活动,”为了压缩成本,刘晓红绞尽了脑汁,但后期如何做,还是一道难题。

刘院长的烦恼并非个案,示范性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进展如何,是否有好的样板可以参照,亟待探索。

(二)长兴样本——提前3年实现居养中心全覆盖

2017年底,浙江省建有2.36万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201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省每个乡镇(街道),都要拥有一个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就是说,届时,全省1375个街道(乡镇)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实际上,目前,湖州市长兴县已实乡镇(街道)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10月14日,记者在长兴县探访这18家中的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感受当地老人的幸福生活。

幸福满满

配备丰富齐全服务中现细节

长兴县有15个乡镇(街道),共建有1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1家投入使用并社会化运营,其余7家预计在年底前建成或投入使用。

上午10时,还没进龙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听到了音乐,几位阿姨在门口在跳广场舞;影音室里,78岁的李锡培正和老伙伴们看电影;电子阅览室里,两位叔叔正在看书;休息室里83岁的周菊凤独自歇息。

“我每天吃过早饭来,跳舞、包粽子、唱黄梅戏或是看电影,活动很多,中午在食堂吃饭,中饭1荤2素我只要付2块钱(村里补贴7元),这是托党和政府的福。”李锡培说。

记者注意到,该老年食堂里的碗筷和桌子上都标记了相应了数字,中心所在的玄坛庙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魏泽胜说,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老年人的卫生,也顺应老年人喜欢固定座位的习惯。

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装有电梯,洗涤室、沐浴室、心理疏导室等一应俱全,还设有健身房和健康小屋等,另外,配备了10张托养床位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有老人康复训练器材和租赁辅具。

在雉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有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六大功能外,还注重发挥老年人余热,成立长兴京剧票友协会、帮忙说事团和爱心大使团等多个组织,另设“花样年华”老年人园艺治疗小组,为高龄独居老人搭建互助平台,助其走出孤独。

时尚清新

多功能合一吸引全龄人群

据长兴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蔡敬介绍,长兴县目前老年人口约15.2万人,老龄化率约为24.2%。“我们每个乡镇(街道)至少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结合实地情况,各有特色,协同高效,发挥作用。”

就拿虹星桥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说,除了这个主牌,它还挂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委员会党校、社区教育中心、红十字会和区域职工之家等牌子。

一楼的虹溪印象馆里,有一面面图书墙,给儿童坐的彩色波浪阅读椅,还有代表着虹星桥历史的古碑、虹溪旱船和刘井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以及凸显地域民俗风情的诗文,配着优雅的灯饰,仿佛来到了温馨的“城市书房”。

“这些东西,以前经常见到,现在看到很亲切啊。”77岁的刘金泉感慨地说,自己就是介绍文字上提到的郑家村人。

为什么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融入多种服务?虹星桥镇相关负责人解释,中心的多种服务涵盖了全龄人群,也是帮助老年人融入到年轻人中去,还鼓励老人带着孩子来读书,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能让公共服务空间利用效率更高。“接下来,我们还要通过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商,策划丰富的活动,吸引老年人的参与。”

蓝色、米色,清爽柔和,时尚的色彩学也被应用到小浦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装修上。蓝色的区域是相对静态的活动区域,温馨的米色区域则为老年人就餐和托养的区域,让色彩赋予老年人好心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