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浙江 | 杭州“板凳爷爷”热心肠暖众人

来源:浙江老年报
日期:2019-08-16
作者/编辑:赵小斐
住在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西园社区的很多孩子,都有一张长得很像的小板凳。板凳大小不一,用的木板也不大一样,但做工都很细致,打磨得很光滑,拎起来有点沉,坐上去稳稳当当。这些小板凳,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这个人是社区里有名的“板凳爷爷”杨茂春。18年里,“板凳爷爷”用废弃的木料做了超过2000张小板凳,送给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和福利院的孩子。

偶然间萌生爱心计划

杨茂春今年87岁,老家在义乌,17岁时就跟着木匠父亲学木工,当兵时暂停了一段时间,后来,在杭二棉工作,又捡起了老本行。

2001年,他和妻子搬到了近江八园。做小板凳的想法就是搬到这里之后萌生的。杨茂春记得,那是2002年,有一次电视上播放这样一件事:古荡的一个敬老院里,有位80多岁的奶奶织了好多顶毛线帽,送给了孤儿。

“我想,我也有手艺啊,也能做点什么。”当时,家里装修留下来很多木头边角料,扔掉很可惜,小区里也有很多废木料,这些可以利用起来。

杨茂春马上行动起来,亲手制作、打磨,把这些边角料做成了小板凳、小椅子,送给了有需要的邻居。一条小板凳,快的时候半天能做好,慢的时候两天才能完成。做好后,他都会在板凳的反面标上制作时间,并写上注意事项:禁止水冲。

邻居们都很支持杨茂春,大家整理出来的废旧木料,第一反应就是拿过来给杨茂春,看看能不能用上。这些装修垃圾,经杨茂春的巧手,变成了日常的实用物。

大家都很喜欢“板凳爷爷”做的小板凳,特别结实,坐起来也很舒服。在各种志愿活动里,杨茂春都会赶制一批小板凳捐出来。2010年,他得知福利院的孩子们缺少座椅,花了12天做了30张小板凳,并由社区的孩子们负责装饰,画上了可爱的花纹,赶在过年前送去。

用手艺做公益

“板凳爷爷”不光手艺好,还是个有心人,看到小区里居民有什么需要的,他就想办法帮忙。

看到有居民瘫痪不方便下床,杨茂春自己琢磨做了痰盂底座,和市面上售卖的不同,非常稳当。他还给一些老人、孩子做过一批痰盂底座,老人用的会高一些,小孩的低一些。有居民是残疾人,代步车子要装遮阳伞,他自告奋勇,做好了木头架子。有邻居骨折不方便走路,他做好拐杖,绑上海绵送去。“他们好了后,都会拿回给我,有人需要就可以再用。”这一点,让杨茂春也很感慨。现在,他的木工坊里,还放着一副备用的拐杖。

小区里老人孩子休息需要凳子、椅子、桌子,他默默做好、摆好。知道过年大家要准备年夜饭,没地方磨刀,他专门做了一张磨刀的小长桌,过年前免费给大家磨刀。邻居有木工上的难题,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前几年身体还好的时候,杨茂春还去旁边的学校,给孩子们上木工课。

杨茂春闲不住,只要身体吃得消,他每天都会在木工坊里工作几个小时。他说,自己是党龄60多年的老党员了,要发挥余热,而且这些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浙江24小时客户端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屈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