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伟,北镇市闾阳镇闾四村党总支书记。他为啥冒雨上山?山上有啥让他牵肠挂肚?
这事得从去年说起。去年年底,村里以集体名义筹集资金130万元,要把废弃了十多年的300亩荒山建成精品果园。这一决定让大多数村民兴奋不已,但也有人嘀咕:山上杂草丛生,没水没电,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能种果树?
能。2019年春节刚过,郭绍伟就带着全村81名党员上山了。春寒料峭,“中共闾阳镇闾四村总支部 党员先锋服务队”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全村3000多口人眼巴巴地看着呢,我们没有退路,这一仗,必须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搞啥像样的仪式,当兵出身的郭绍伟,暗暗地立下了军令状。
打深井、办电、修路、平整土地、开挖栽植沟、铺设提送水管线、安装储水罐、铺设滴灌管线、分品种栽植果树……寂寥了十几年的山坡热闹了起来。81名党员中最小的20出头,最大的已年过七旬,工期紧的时候都吃住在山上。村里有位老党员80多岁了,上不去山,每天就到山脚下转转。老人家说:“待在家里心也不落地儿,恨不得自己也能上去挖一锹土。”短短半年时间,曾经的荒山已是郁郁葱葱。6000多棵树苗横成排竖成行斜成线,像一个个英姿勃发的战士,等待检阅一般。
果园开工建设之初,就有村民看出了门道:这次种果树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大冬天的就修路、挖沟、下管子。而这些新做法都是郭绍伟到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取来的真经——修路是保证果园实现机械化作业,挖沟下管子是实现果树滴灌。在专家的指导下,果园种植了十余个苹果、李子优新品种,矮化或者半矮化宽行密植,成活率超过了95%,比传统种植方式的成活率整整高出了10个百分点。这些树种多数是中晚熟品种,能错开采收上市时间,弥补市场空缺,预计3年后,亩产将达到2500公斤,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园里还种植了观赏采摘水果“乙女”苹果,计划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头两天,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果树专家们又一次来到果园现场指导,探讨精品果园示范点二期工程的品种选择、整体规划。
一期工程虽未进入盛果期,但田间管理规范化、果品质量精品化的管理理念已经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在村民的希望里,闾四村正在谱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