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青光眼发病率居高不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市民应提高认知度

来源:锦州新闻网
日期:2019-03-13
作者/编辑:赵小斐
李英梅 本报记者 常青   3月10日至16日是世界青光眼周,本届的主题是“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白内障与青光眼在全球致盲眼疾中分别排名第一与第二,随着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白内障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然而,人们对于青光眼的认知并不是很高。

市中心医院亚东眼病医院病房主任李宁介绍,青光眼是一类典型的身心疾病,是一种特殊的视神经疾病,致盲率高。它是终生性疾病,且视功能的损害不可逆。由于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导致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一无所知。青光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中更为常见,近几年青年患者的数量也在升高。李宁介绍,该院青光眼患者门诊就诊率在10%,且居高不下。发病率在2%,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主要为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主要为30以下青少年人群居多。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改进,青光眼的确诊率在提高,患者也逐渐增多。


  李宁介绍,市民一定要提高青光眼防治意识,降低致盲率,因为它是“视力的窃贼”。临床中有症状的患者只占到30%—40%,剩下的60%左右没有任何症状,有症状的多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骤,发作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痛、视物不清、雾视、灯光周围有光晕及恶心呕吐等症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几天便可失明。没症状的多为开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逐步升高,一旦出现视物模糊已进入晚期。李宁谈到,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习惯容易造成青光眼,如趴在桌上睡觉、暗室用眼、脾气暴躁、思虑过多。此外,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等都是青光眼发作的诱因。有遗传性青光眼家族史,高眼压、心血管疾病患者、性情急躁或忧虑者,眼外伤史患者、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者、高度远视眼者等都是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李宁谈到,目前很多市民对于青光眼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眼压在正常值范围内,就不是青光眼,其实,眼压正常不一定不是青光眼,有可能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高眼压也不一定是青光眼。她指出,控制眼压目前认为是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唯一有效措施,但眼压并不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青光眼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性高眼压,具有青光眼特征的视盘凹陷的扩大,视野的缺损。目前认为青光眼是不能根治的,但可以控制其发展。开角型青光眼预防的唯一一条就是早发现、早治疗,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开角型青光眼终生离不开医生。


  李宁指出,眼压、房角、眼底、视野四项检查在青光眼诊断中必不可少。今年“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的主题,提出了眼底检查和照相的重要性。“视神经一张照”指的是眼底立体照相,通过“一张照”可以分析视神经形态是否有改变,视神经纤维层是否变薄。一般建议平时门诊眼压高、怀疑青光眼等有眼疾病的患者4个月至半年拍“一张照”,可作为原始资料方便以后随诊做对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