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中国先贤对“大同社会”的理想化描述中,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始终处于重要位置,但如何保障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是否给予老人物质生活就万事大吉了?
在记者的走访中,相对于雇请保姆的家庭养老和移身养老院的机构养老,更多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这其中除了有价格低廉的原因,更多的,是老人对于家庭亲情的 眷恋——“无论机构照顾得多么周全,社区活动场所多么完善,朋友在一起多么热闹,都不及儿孙绕膝幸福、踏实!”
正如陈国良老人所说,情感的陪伴,亲情的呵护才是他们最重视的。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从儿女的角度上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在家,兄弟姐妹才更能相聚在一起,亲情才能维系和延续。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即便当今科技进步再快,养老政策再完善,社会公益组织再多,活动场所再完备,对于老龄化浪潮来说也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只有子 女重视家庭亲情,循传统孝道,尽反哺之恩,使社区居家养老在更多地方推广,才能真正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让老人迎来美丽的“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