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养老,机构养老 与居家养老都需要

来源:老同志之友
日期:2016-08-02
作者/编辑:何藏磊
据报载,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30万,这就是说,每5个市民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此,当地政府办起了不少养老机构,以解决居家养老的困难。但是,这些机构入院的老人参差不齐。有的需要排队入院,有的却少有人问津,结果造成整体入住率只有五成左右。如果仔细地分析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据报载,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30万,这就是说,每5个市民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此,当地政府办起了不少养老机构,以解决居家养老的困难。但是,这些机构入院的老人参差不齐。有的需要排队入院,有的却少有人问津,结果造成整体入住率只有五成左右。如果仔细地分析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面向大众的宗旨必须坚持

  南京市社会福利院是公办养老机构,福利院的总床位数已由最初的660个增加到1460个。对于照顾的对象,也从最初的自理到全护理都接,到现在能自理的基本不收。据福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抛开较完备的娱乐休闲、医疗设施,目前该院半自理老人除去餐费,护理和床位费一月只有1500元左右,餐费也是三档自选,每月总花费2000多元就全部搞定了,性价比很高。这也造成福利院长期需要排队入院的现实问题。

  但无可讳言,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与国外联合建造的养老院采取的是高价格办院路线,没有上万元钱根本别想进到里面。试想现在不少老人的退休金不过三五千元,那怎么住得起啊。有的养老机构为了招揽老人入住,提出以不动产作为抵押,但是即使老人愿意,子女也不会那么爽快同意啊。 

      有的养老机构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由于多是民办福利院,养老环境、娱乐设施不尽如人意,而且医疗护理条件差,一旦出现应急病症,有时未必能得到及时治疗,以致有的老人住几天就要换地方。问题在于这些年来虽然养老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但是大多数开设的养老院还是处于低水平的,有的仅是能解决老人一张床的居住问题而已。由此看来,根据我国老龄社会提前到来的情况,多建些养老机构固然重要,但是养老机构面向大众的宗旨必须坚持才行。

  精神赡养应切实重视

  不少老人不愿到养老机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精神赡养。现在许多养老机构陪伴老人的是电视机、棋牌桌,还有就是闲聊。这是因为不少护理人员本来就文化水平不高,加上人手紧张,无法顾及老人的精神生活,更谈不上心理疏导、神慰藉了。以致一些老人感到白天敬老院日子还好过,晚上就孤单得难受。一些老人的子女觉得只要自己能照顾得过来,以及感到养儿防老是自己的职责,于是一旦老人提出不愿在养老院度过晚年,子女也就想能让老人不离开自己的身边,就尽量不要他们离开。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普及,今后的老年人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他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靠麻将、扑克度光阴的人会越来越少。而老人们对心理、精神健康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吸收新知识的愿望也更强烈。养老机构如果还是停留在让老人吃饱穿暖的层面上,那是不能适应老年人需要的。

    不妨与居家养老相结合

  客观说来,目前在老龄社会迅速到来之际,光靠养老机构解决养老问题是不行的。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居家养老其实是他们最喜欢选择的一种养老方式,因为有熟悉的环境和亲人的陪伴是任何养老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老人家庭一旦发生不虞,也势必需要社会养老机构“托底”。

  现在不少发达国家或福利国家都在进行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机构合作养老的尝试。如利用社区养老院的资源,甚至大学的资源对老人进行智力再开发,或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即使是居家养老,也是通过网络、微信、机器人等完善对老人的照顾和护理。

  随着城市小区道路的逐步打通,今后养老院也会发展成开放式的老人乐园,那种等同“圈养”的养老方式一是不适应人的天性;二是不利于老年人对自然界的亲近。同时随着家庭医生的普及,远距离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家庭养老与社会机构养老的相互交融会愈来愈密切。总之,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才能使养老事业焕发生机。


来源于《老同志之友》杂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