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床垫记录老人睡眠状态下翻身次数、心率等指标,电子腕表方便老人“一键呼救”,更有与养老机构互联互通的摄像与报警系统,方便工作人员及时上门处理突发状况。近日,武昌区后补街82岁独居老人王力华(化名)的家中,迎来了一批“新客人”。
这批智能设备由民主路社区乐颐轩颐养中心提供。负责人曹立新介绍,该中心服务民主路、花园山、小东门等3个社区,除了对位于中心的老人进行全程看护、康复和护理,还通过“线上”模式,在老人家中安装智能化设施,实施全天候细致入微的监测,并提供生命体征数据、健康状况分析和走失定位搜寻等服务。
据悉,武昌区现有养老福利机构33家,机构养老床位数5045张。为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打造民生幸福线、构建养老新格局,武昌区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召开政府常务专题会议,审议并通过《武昌区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将各项养老工作目标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安排专项经费提档升级武昌区为老服务平台,实现与区残联、区卫计委、市级为老服务平台、街道和社区服务网点等数据服务联通,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武昌区7个社区嵌入式或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建设进展顺利,任务量占比为全市最高。武昌区民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嵌入式服务网点设在社区内老人相对集中、公共服务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相对丰富的社区,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以街道为单元布点,在地理位置较好且相对独立的地点建设,面积原则上不小于800平方米,包括康复护理区、生活服务区、日间照料区、智能服务管理区等,功能更为齐全。
截至目前,武昌区建成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96家,老年宜居社区74个,老年食堂27个,区级综合为老服务平台1个,初步形成以信息化为手段对接居家养老、以社会化为支撑强化社区养老、以市场化为依托发展机构养老的养老服务网络,围绕“三助一护”(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开展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中即可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模式。
此外,武昌区2000名困难老人每年将免费获得价值200元的“一券通”服务券,兑换家政清扫、上门理发等服务,至今已推广4年。为不断培养为老服务力量,武昌区采取“引”“推”“联”的方式,引入一批国内知名为老服务企业,推荐20多家本土组织和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并联合科技型公司,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老年人安全、医疗保障、智能看护等系列产品,推动区域养老产业发展。
下一步,武昌区将重点打造“养老12345工作体系”,“1”即一条主线——“互联网+”居家养老;“2”即两个特色——医养融合与动静相宜;“3”即三种模式——社区嵌入、中心辐射、统分结合;“4”即做强四类服务主体——企业、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5”即落实五件实事——做好困难老人评估和补贴、扩大政府购买为老服务范围、推广国办福利院及居家老人智能看护系统、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线上线下服务对接,延伸养老服务半径,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