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有1756万老年人口,其中约一半是空巢老人。对于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的老人来说,吃饭多依赖送餐上门。而对于没有条件建立食堂的社区助餐点来说,助餐也主要依托配餐服务,但目前,江苏的送餐服务并不规范。10月14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质监局了解到,江苏拟出台《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规范》。送餐人员有要求,要懂礼仪、会沟通,还要能识别老人常见病。配送方面,拟规定热食从制作完成到配送不得超过3小时等。
目前送餐上门、集中配餐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江苏有17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白天家人需要上班,但是自己行动不便,走到助餐点还需要一定路程,那么谁来送餐?独居老人身体不适,谁来上门服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是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送餐上门,也有些是配送员直接上门服务。但送餐人员不固定、送餐工具不正规、送餐时间也不固定。
此外,还有很多社区助餐点有吃饭的场所,却没有烧饭的条件,需要集中配餐。那么送来的饭菜是什么时候烧的,新不新鲜,卫不卫生?送餐过程中,饭菜洒了、包装漏了,谁来承担责任?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江苏省老龄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提出制定《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规范》(简称《规范》)。江苏华瑞老龄服务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南京老乐心智健康中心参与了起草。
送餐人员除了专业还要会医,懂一点急救知识
《规范》具体有哪些要求,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规范》一共有八大项,适用于为居家养老助餐点或居家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的餐饮服务机构。其中,对送餐机构、送餐人员、送餐用品、服务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外卖小哥要有健康证,有专业送餐箱,那么助餐服务的送餐小哥也应具备这些条件,还要做得更好。《规范》拟规定,送餐人员要有健康证或卫生许可证,且经职前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最好统一着装,佩戴印有姓名和工号的胸牌。此外,送餐机构还要对送餐人员定期开展职业培训。除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还要懂送餐礼仪和沟通技巧。最重要的是,要能识别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以及学会一些老年人健康突发紧急情况处理方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送餐上门的老人,多数有一定的健康问题。如果碰到老人晕倒、气喘等其它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做现场处理。如果直接送到老人家里,送餐人员还要提示用餐注意事项,比如当天的菜有鱼刺、骨头、会烫等。如果老人要求送餐人员协助摆放食品,他应该满足老人要求,比如帮老人洗手。比较烫的食品,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以免老人烫伤。对于视力低或者高龄老人,要告诉他们饭、菜、汤摆放的位置。
拟规定热食送餐不能超过3小时
除了送餐人员要求高,配送要求也很高。《规范》拟规定,食物要保证密封标签完整,上面要有食品加工单位、加工日期、加工时间、热链食品标明保质期限及保存条件、冷链食品标明保质期限及保存条件。标签字体字号还要便于老年人识别。此外,还要有详细的送餐单,写明用餐人姓名、地址、食物种类、送餐人姓名、投诉电话等。
具体来看,《规范》拟规定,热链餐饮食物,成品到配送完成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冷链餐饮食物,在冷藏条件下,成品到配送完成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有了这条规定,大家就不用担心食物不新鲜啦。此外,如果是配送到助餐点的食物,助餐点应从每个品种中随机抽取留样样品,留样量不得少于100克,并按品种分别放入专用容器。留样样品在冰箱内存放48小时以上。如果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就可追溯了。上面这些拟规定的内容你满意吗?还有哪些问题,你认为应该规范起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规范》正在江苏省质监局网站公示。公示期持续到2018年11月9日。如果对公示文本有异议,可以在11月9日前向江苏省质监局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