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10年坚守!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每天3点起床做饭

来源:东北网
日期:2018-10-15
作者/编辑:梦健
​66岁的全继英是肇州县永乐镇永乐村一名善良的农妇,她多年剪着利索的短发,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从2008年开始,她就和丈夫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分文不取,不离不弃。

    66岁的全继英是肇州县永乐镇永乐村一名善良的农妇,她多年剪着利索的短发,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从2008年开始,她就和丈夫收留无家可归的老人,分文不取,不离不弃。

    为什么这样做?全继英说,没人照料的老人很不幸,只想给他们一个家,也许条件不好,但是足够温暖。如今,全继英家里有17位老人,最年长者76岁,加上夫妻俩,组成了19口人的大家庭。

每天3点起床做早饭

  “我主内,我老伴主外。”10年来,全继英的丈夫任海峰默默地支持她。

    老人们起得早,全继英起得更早,她每天3点起床做早饭,6点准时吃早饭。全继英说,最让她骄傲的事就是老人们按时按点吃饭,没有一个人有胃病,而且胃口都不错。“中午我烙的饼,炖的土豆条汤,老人们吃得可香了。”这些年,全继英从来都是照顾所有老人吃完了,自己才吃。

    19口人吃饭,生活并不宽裕,为了生计,她曾捡废品卖钱,贴补家用。“只要老人吃饱穿暖,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全继英介绍,全家人24亩地打的粮食,加上自己两儿一女孝敬的,一大家人的口粮差不多够了,菜地里种的蔬菜也能让老人们吃得饱。“种的菜吃不完,我就拉到县里卖了,给老人买零食。”

    怕老人寂寞,全继英每天上午带老人唱歌;担心老人们缺乏运动,全继英每天带大家做一小时的“拍手操”。“拍手通血脉嘛,啥病都能拍走。”全继英说。

把每个带回家的人都当亲人

    采访中,全继英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人最需要的是温暖的家。”

    从2008年收留第一位老人,十年间,全继英家中老人最多时达到21位。老人有病不能自理,她就亲自伺候大小便。全继英说:“只要我带回家了,他们就是我的亲人。”

    全继英和丈夫也曾将一位双侧股骨头坏死的中年男子接到家里一起照看。有人说,“不好照顾,别管了。”全继英却说:“我就把他当亲人照顾就行。”她和丈夫轮流照看,令人没想到的是,中年男子在她家把病养好了,扔掉双拐,去哈尔滨打工了。

    和孤寡老人一起被全继英“捡”回家的,还有一位患有抑郁症的中年女子,她已经在全继英家生活8年了,全继英把她当成妹妹。

  “遇见她的时候,她的衣服又破又脏,精神恍惚。”全继英听村里人说,这名女子因婚姻受挫,得了抑郁症。“她现在是家里最需要照看的人。”中年女子很依赖全继英,吃饭时,只有全继英叫她,她才吃。全继英唱歌的时候,她最开心。

    全继英说,她始终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村里孤寡老人做棉裤的情景。妈妈对全继英说,人要有爱心,没人管的老人很可怜,关照他们是应该的。

26岁的孙女帮忙炒菜

  “附近服装店用剩下的边角料、棉花啥的我都收来,有空我就做成小被子,给敬老院的老人送去,他们中午睡觉盖肚子用。”全继英喜欢用电动三轮拉着家里的老人到敬老院溜达,老人们很喜欢在一起唠嗑。

    全继英的行为得到了多方认可,肇州县委宣传部、文明办授予她“肇州好人”称号,她的家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家庭”称号。每逢年节,肇州县妇联、民政等部门都会送些米面油,改善全继英家的生活,乡亲们也经常捐助一些粮食和菜。全继英说,正是社会的温暖维系了大家庭的大部分开支,也坚定了她把好事儿做到底的决心。

  “爱心是接力赛,得一棒一棒传下去。”全继英常和两儿一女这样说。见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她的小儿子已经开始继承这份“爱心事业”,常过去帮忙照看老人。最让全继英骄傲的是她的大孙女任清玉,今年26岁的任清玉几乎每天中午都过去帮忙炒菜,并喂老人吃饭。全继英说:“在有生之年多行善事,我觉得很幸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