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美好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天是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来源:搜狐
日期:2018-06-27
作者/编辑:赵小斐
这不是一本新书,虽然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但不奇怪,临终关怀本就不是一个大众话题。《她们知道我来过》,历时十年时间完成。作者张大诺,是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曾服务过上百位高龄老人。

这可能不算一部文学作品,它只是一本纪实笔记。张大诺在序言中写道:“生命最后阶段的日子,对她们来说,注定会流失掉,而我记下这一切,似乎只为了让人明白,她们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该留下痕迹。”奶奶扇了小张一耳光,哭着问他:“我想你了,你怎么才来呀!”“我就瞅着那里,天下雨了你不会来,天不下雨你就会来,一不下雨我就瞅那,但没有你。”“我就瞅着那里,天下雨了你不会来,天不下雨你就会来,一不下雨我就瞅那,但没有你。”

  在书里,讲述的都是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高危老人,他们大多数都是脑萎缩的患者。他们常常记不住人,他们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的日常也不过是晒晒太阳,偶尔有一些志愿者来和他们说说话。为此,会有奶奶为了和别人说话,事先准备好一大段话,他们害怕别人不理自己。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不想再活下去,没有了生活的希望。

  张大诺给书中的每个老人都取了一个代号,根据她们的特征,有“警惕奶奶”、“眼睛奶奶”、“电话奶奶”……每个称呼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警惕奶奶”是一名脑萎缩患者,一直以为现在还是“文革”时期,所以看人的目光总是充满警惕。她一看见张大诺就说:“这几天有来查户口的,你告诉他们,我是清白的。”

  “眼睛奶奶”的头脑非常清楚,但一直为视力和听力的退化而痛苦。和张大诺成为朋友后,她很多次对他说:“谁愿意和我说话啊,我又聋又瞎,谁会搭理咱啊!”她甚至因此拒绝晒太阳,“晒太阳对身体有好处,但我不想活那么久”。“电话奶奶”快90岁了,经常拿着一个电话本,走到医院前台的电话机前,站定,拿起电话,也不拨号,就对电话大声喊道:“闺女,我是你妈,你快来看我啊!”这时,躲在她身后的护士配合地大喊:“好,我现在在外面出差!过几天就去看你!”这样的场景,隔几天就上演一回。

  还有“俄语奶奶”、“佛奶奶”、“电视奶奶”、“橘子奶奶”……张大诺陪着、哄着这些奶奶,让她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安详、快乐。

  我们年轻时总是忙忙碌碌,不停的奋斗,不停的赚钱。当走进那些临终的老人世界,你会发觉生活其实简单了,原因是因为能做的事已经越来越少。或许只是每天躺在床上,或许就是能下床走到病房门口晒晒太阳。这些老人也有青春,大多数八九十岁,经历过两个政权,两次战争,孕有子女,工作数十年,曾经是老师,工人,其实就像现在的年轻的我们,充满朝气,充满对日子的盼头。但是当岁月走到生命的尽头,大脑萎缩,行动迟缓,一切又像回到一个少不更事的哭哭啼啼的小孩一样。你会发觉,生命就是一个轮回。

  我害怕衰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书中的这些奶奶一样,遇到愿意去懂她们的人,把她们当作孩子而不是用成人世界的种种严苛条件去约束他们。

  张大诺的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面对他们时,同情的情绪总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但这一点真的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这些方式被他们虚弱的外表以及智力退化的大脑所遮蔽。”“他们给人可怜巴巴的感觉,但他们并不可怜巴巴,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认真地生活,认真地烦恼,认真地高兴以及恐惧,他们的眼睛告诉你,他们的内心在正常地活动,他们是一群在心灵意义上最正常的人,你可以淡视他们的身体以及脑力,但不能淡视他们的心。”

  我很害怕等我老了之后不能遇到懂得这些的人,他们强硬地要求我记住自己的名字认得自己的亲人,把我往“正常”的轨道上带,他们不记得我有着完整而独立的人格,不需要谁去同情,也不希望被人看轻。

  生命到了最后,一点一滴都是精华。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类似一部了解临终关怀与高龄老人的纪录片。对于养老从业者而言,这是一本可借鉴的行业手册,通过与多位老人的接触,张大诺写下“如何与高危老人交流”的个人体会,以下部分摘抄,可供参考。对高龄老人来说,一生中最核心的个性性格会表现得非常明显,需要善于利用这些个性性格,夸奖和谎言一起用,有时不但让一个老人高兴,而且能化解老人间的矛盾。当老人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请为她的一生寻找两三句话——能让她觉得这一生过得很值、活得很快乐的话。另外,如果你真的帮助过一位老人,她给你的温暖,会让你终身难忘。 哪些事、哪些人是老人的情感伤心点,作为子女和志愿者,一定要非常清楚,那些“点”会激起高龄老人巨大的心理反应,而且他们根本无法自控,一定要规避那些“点”。

  面对高危老人对你的“独享”意识,用一些方法消除他对失去你的恐惧,让他觉得你还是对他最“特殊”,他就会接纳你对其他人的好。能从高龄老人那里“学”到一个东西,拜老人为师,是给老人的最好的礼物。对高危老人有兴趣做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我们都要赞赏她,鼓励她,那是她自知的为生活多一些快乐而做的努力,那是她不自知的生命力的延续。

  作为子女,请为高危老人至少做一件让他特别特别感动的事情,这样她就不会在心灵脆弱时再去怀疑亲情。这些高龄老人,是世上的宝贝。

  因为她们就是我们自己,她们就是在替我们生活,让我们看到活生生的自己的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让她们幸福的方法,以后就会有人以这些方法让我们获得幸福。”谢谢像张大诺一样的志愿者以及社工、医护人员等从业者,你们的努力在影响中国的养老事业。你们给今天的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也是给以后的我们一个希望。


分享到: